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施蛰存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3页
第一章 施蛰存的诗性人生第13-22页
 第一节 教育背景孕育了诗人气质第13-15页
 第二节 编辑事业推进了新诗发展第15-18页
 第三节 文学创作实现了诗人野心第18-22页
第二章 施蛰存的诗学观点第22-29页
 第一节 诗歌现代化的理论纲领第22-23页
 第二节 抒写现代人的现代情绪第23-25页
 第三节 运用现代辞藻排列现代诗形第25-27页
 第四节“仿佛得之”的解诗主张第27-29页
第三章 施蛰存的新诗创作第29-46页
 第一节 施蛰存新诗创作概况第29-32页
 第二节 施蛰存新诗艺术特色第32-41页
  一、意象抒情的表现手法第32-35页
  二、女性化的心理分析第35-37页
  三、自然简朴的现代语言第37-39页
  四、不拘一格的散文美感第39-40页
  五、新感觉派的小说因子第40-41页
 第三节 施蛰存新诗创作渊源第41-42页
 第四节 施蛰存新诗价值评议第42-46页
  一、施蛰存新诗的价值第42-44页
  二、施蛰存新诗的缺憾第44-46页
第四章 施蛰存的诗歌翻译第46-60页
 第一节 施蛰存诗歌翻译概述第46-48页
 第二节 施蛰存诗歌翻译观点第48-51页
  一、诗歌语言美难以翻译第48-49页
  二、诗歌翻译几乎是再创作第49-51页
  三、诗歌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第51页
 第三节 施蛰存诗歌译本选择第51-54页
  一、译作选择的特点第51-53页
  二、译作选择的原因第53-54页
 第四节 施蛰存诗歌翻译特色第54-57页
  一、运用简朴语言准确传达原作诗意第55页
  二、利用注释形式尽量保留民族文化第55-56页
  三、借助序跋附记全面介绍翻译对象第56-57页
 第五节 施蛰存诗歌翻译影响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6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高宗西域诗研究
下一篇:顾城诗歌风格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