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 通识教育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缘起 | 第16-29页 |
(一) 社会需要与政府政策 | 第16-17页 |
(二) 合并之前三校通识教育背景 | 第17-19页 |
(三) 教授群体的通识教育理念认同 | 第19-29页 |
1. “三常委”通识教育理念认同 | 第20-24页 |
2. 教授群体的通识教育观 | 第24-29页 |
二、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实践 | 第29-39页 |
(一) 通识教育的目标 | 第29-30页 |
(二)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30-33页 |
1. 共同必修课的实施 | 第30-32页 |
2. 充分选修课的开设 | 第32-33页 |
(三) 通识教育的教学制度 | 第33-36页 |
1.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开展 | 第33-34页 |
2. 教授上基础课 | 第34-35页 |
3. 严格的考试制度 | 第35-36页 |
(四) 通识教育的师资管理 | 第36-39页 |
三、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 第39-49页 |
(一) 学术大师的高度云集 | 第39-41页 |
(二) 多元教学格局的形成 | 第41-47页 |
1. 治学取向多元 | 第41-43页 |
2. 教学内容多元 | 第43页 |
3. 教学方式多元 | 第43-47页 |
(三) 通识人才的高效培养 | 第47-49页 |
四、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几点历史启示 | 第49-56页 |
(一) 明确通识教育理念本质 | 第49-50页 |
(二) 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第50-52页 |
1. 注重课程广博 | 第50-51页 |
2. 优化课程结构 | 第51-52页 |
3. 严格执行学分制 | 第52页 |
(三) 强调教师通识教育素质 | 第52-56页 |
1. 具有通识素质 | 第53-54页 |
2. 通识教学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