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本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10-16页 |
1 前言 | 第16-26页 |
·花色素苷的结构和特性 | 第16页 |
·花色素苷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17页 |
·影响花色素苷稳定存在的因素 | 第17-18页 |
·花色素苷的合成途径 | 第18-20页 |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调控 | 第20-21页 |
·与花色素苷合成调控有关的转录因子 | 第20页 |
·环境因素对花色素苷合成的诱导 | 第20-21页 |
·花色素苷的体内降解机制 | 第21-24页 |
·PPO/漆酶/POD-酚-花色素苷降解模式 | 第22页 |
·花色素苷-β-糖苷酶-水解-花色素苷降解模式 | 第22-24页 |
·GATEWAY技术概述 | 第24页 |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 第24-25页 |
·本研究课题的特色与新颖之处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49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不同光照处理 | 第26页 |
·蓝光灯灯源 | 第26页 |
·拟南芥基因组DNA快速提取 | 第26-27页 |
·拟南芥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RNA提取法 | 第27-28页 |
·变性胶检测RNA质量 | 第28页 |
·T-DNA突变体纯合体的鉴定 | 第28-30页 |
·花色素苷含量测定方法 | 第30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30-34页 |
·荧光定量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32页 |
·引物的验证与优化 | 第32-33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3页 |
·c DNA模板的合成及均一化 | 第33-34页 |
·蓝光处理中和弱光下相关基因表达测定 | 第34页 |
·构建过表达载体 | 第34-40页 |
·目的基因ORF克隆 | 第35-36页 |
·回收PCR扩增产物 | 第36-37页 |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 第37-38页 |
·带att B接头目的基因ORF片段的扩增 | 第38-39页 |
·BP反应得到Entry clone | 第39页 |
·Entry clone与p K7FWG2进行LR反应 | 第39-40页 |
·表达载体的转化、测序 | 第40页 |
·电击转化农杆菌 | 第40-41页 |
·农杆菌 C5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C58 | 第41页 |
·农杆菌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第41-43页 |
·拟南芥的种植与管理 | 第41-42页 |
·农杆菌转化液的准备 | 第42页 |
·拟南芥的转化 | 第42页 |
·T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筛选 | 第42页 |
·T2代纯合子的筛选 | 第42页 |
·T2代阳性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42-43页 |
·T3代纯合子的筛选 | 第43页 |
·酵母真核表达 | 第43-48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43-44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和制备 | 第44页 |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 第44-45页 |
·目的基因插入验证 | 第45-46页 |
·重组酵母的培养和诱导表达 | 第46-47页 |
·毕赤酵母相关试剂和培养基 | 第47-48页 |
·β-糖苷酶活力测定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74页 |
·基因的筛选 | 第49页 |
·拟南芥纯合突变体的获得和鉴定 | 第49-51页 |
·T-DNA突变插入位点分析 | 第49-50页 |
·三引物PCR法鉴定T-DNA纯合突变体 | 第50-51页 |
·蓝光处理对拟南芥突变体表型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1-62页 |
·蓝光对拟南芥突变体和WT幼苗表型的影响 | 第51-52页 |
·蓝光诱导和弱光恢复生长过程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53-54页 |
·蓝光诱导过程中和弱光恢复下花色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变化 | 第54-57页 |
·蓝光诱导过程中和弱光恢复下糖苷酶基因表达变化 | 第57-59页 |
·蓝光诱导过程中和弱光恢复下漆酶SKU5基因表达变化 | 第59页 |
·蓝光诱导过程中和弱光恢复下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变化 | 第59-62页 |
·GHB和DIN10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8页 |
·RNA提取 | 第62页 |
·目的基因GHB和DIN10 ORF克隆 | 第62-63页 |
·带att B接头的目的基因ORF片段的扩增 | 第63页 |
·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63-68页 |
·表达载体的检测 | 第68页 |
·过表达植株的获得 | 第68-72页 |
·农杆菌PCR检测结果 | 第68-69页 |
·T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筛选 | 第69页 |
·T2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筛选 | 第69-70页 |
·T2代阳性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70-71页 |
·T3代阳性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71页 |
·定量检测过表达植株 | 第71-72页 |
·酵母异源表达目的基因蛋白 | 第72-74页 |
·目的基因插入验证 | 第72-73页 |
·目的基因蛋白的 β-糖苷酶活力 | 第73-74页 |
4 讨论 | 第74-81页 |
·GHB,DIN10和SKU5的基本信息 | 第74页 |
·蓝光照射对拟南芥的影响 | 第74-76页 |
·蓝光诱导花色素苷合成并提高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 | 第75-76页 |
·突变体在蓝光诱导过程中与WT表型和基因表达差异 | 第76-78页 |
·目的基因缺失对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6页 |
·目的基因缺失对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6-77页 |
·目的基因缺失对漆酶基因SKU5表达的影响 | 第77页 |
·目的基因缺失对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7-78页 |
·突变体在弱光恢复过程中与WT表型和基因表达差异 | 第78-80页 |
·糖苷酶在花色素苷降解中的作用 | 第78-79页 |
·漆酶在花色素苷降解中的作用 | 第79页 |
·过氧化物酶在花色素苷降解中的作用 | 第79-80页 |
·GHB和DIN10都具有 β-糖苷酶活力 | 第80-81页 |
·DIN10和GHB糖苷酶基因在拟南芥中过表达 | 第81页 |
5 结论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附录A 拟南芥相关基因q PCR引物标准曲线 | 第92-96页 |
附录B 拟南芥相关基因q PCR引物扩增效率 | 第96-97页 |
附录C 拟南芥DIN10,GHB,SKU5基因ORF全长序列 | 第97-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