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美美与共”与“和而不同”—音乐在藏彝走廊盐源县民族学生中和谐共融的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研究缘起第15-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和实用价值第17-19页
   ·研究的条件与构成第19-20页
   ·研究的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阐释第21-42页
   ·厘(理)清概念第21-22页
     ·民族音乐第21页
     ·课程第21-22页
     ·和谐共融第22页
   ·文献回顾第22-35页
     ·费孝通以及乡村教育学派理论的相关文献回顾第23-26页
     ·藏彝走廊中民族关系、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第26-29页
     ·民族音乐实验课程的实践与发展第29-35页
   ·音乐理论在民族融合、民族音乐课程中的运用第35-42页
     ·音乐的社会功能与传统角色第35-38页
     ·强烈音乐体验第38-39页
     ·美学三元理论第39页
     ·高峰体验第39-40页
     ·福流第40-42页
第三章 研究过程第42-62页
   ·研究设计第44-54页
     ·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被试的来源第44-46页
     ·实验开展前的准备工作第46-47页
     ·实验器材、软件和基本使用方法第47-48页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选择第48-49页
     ·民族音乐实验课程的设计第49-52页
     ·访谈的设计第52-54页
   ·研究过程第54-62页
     ·实验前的调查问卷第54-55页
     ·音乐实验课堂教学实验第55-60页
     ·实验后的访谈与调查问卷第60-61页
     ·其他过程第61-62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第62-115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62-112页
     ·马边、峨边、盐源音乐老师基本情况分析第62-68页
     ·马边、峨边、盐源被试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第68-112页
   ·实验结果描述第112-115页
     ·结果一:音乐能够跨越民族与国界,引起各民族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第112页
     ·结果二:通过音乐的传递,民族学生对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第112页
     ·结果三:音乐的和谐共融的纽带作用能够让各族学生逐渐了解、信任、接受彼此,从而更加和谐的相处第112-113页
     ·结果四:民族音乐实验课程中,以大带小(高一,初二)、小组竞争合作(音乐游戏)的方式最好,效果最佳,能让各民族学生迅速的融入到第113页
     ·结果五:在民族音乐实验课程中,多个民族的相互融和比两个民族的融和进度更快、效果更好第113页
     ·结果六:音乐的纽带作用对民族内部的关系的调和,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113-115页
第五章 讨论第115-123页
   ·实验结果讨论第115-120页
     ·结果一的讨论第115页
     ·结果二的讨论第115-116页
     ·结果三的讨论第116-117页
     ·结果四的讨论第117-118页
     ·结果五的讨论第118-119页
     ·结果六的讨论第119-120页
   ·研究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第120页
   ·对未来研究的启迪第120-121页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致谢与声明第131-132页
附录第132-153页
 附录A:教师的基本信息采集表第132-134页
 附录B:被试学生实验前问卷调查表第134-136页
 附录C:被试学生实验后问卷调查表第136-138页
 附录D:文化融合策略量表第138-140页
 附录E:民族民间音乐收集第140-153页
  1) 彝族民歌的采集(学校部分)第140-145页
  2) 汉族歌曲(民歌)采集(学校部分)第145-147页
  3) 蒙古族民歌采集(学校部分)第147-148页
  4) 藏族民歌收集(学校部分)第148-149页
  5) 其他民族民歌采集(学校部分)第149-150页
  6) 民歌民谣收集(民间部分)第150-153页
人名索引第153-154页
术语索引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阮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音乐会设计
下一篇: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与审美透视--以两首作品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