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导言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研究小结 | 第17-18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页 |
·创新点 | 第18页 |
·不足 | 第18页 |
·本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赏识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赏识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 第19-20页 |
·赏识教育的起源 | 第19页 |
·赏识教育内涵的界定 | 第19-20页 |
·赏识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20页 |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0-21页 |
·赏识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1页 |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2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2页 |
·强化理论 | 第22-23页 |
·罗森塔尔的期待理论 | 第23页 |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 第23-25页 |
·有利于丰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23-24页 |
·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24页 |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基础 | 第24-25页 |
3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状 | 第25-37页 |
·调查设计 | 第25页 |
·问卷调查设计 | 第25页 |
·调查对象与地点 | 第25页 |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基本情况 | 第25-33页 |
·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情况 | 第27-32页 |
·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效果的情况 | 第32-33页 |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部分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缺乏主观能动性 | 第34页 |
·部分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的能力不够 | 第34-35页 |
·部分初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准确掌握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 | 第35-37页 |
4 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7-44页 |
·初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不足 | 第37-39页 |
·初中教师对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第37-38页 |
·初中教师对赏识教育认识的偏颇 | 第38-39页 |
·部分初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 第39-41页 |
·部分初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 第40页 |
·部分初中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突出 | 第40-41页 |
·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 | 第41-44页 |
·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 | 第41-42页 |
·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 第42页 |
·对学校的评价不全面 | 第42-44页 |
5 优化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对策 | 第44-55页 |
·确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相关原则 | 第44-46页 |
·坚持爱的原则 | 第44页 |
·坚持差异性原则 | 第44-45页 |
·坚持适时性原则 | 第45-46页 |
·坚持适度性原则 | 第46页 |
·提高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综合素质 | 第46-50页 |
·更新教育观念,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 第46-48页 |
·提高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 第48-50页 |
·提高初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 第50页 |
·营造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好环境 | 第50-52页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第50-51页 |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 第51-52页 |
·优化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价机制 | 第52-55页 |
·构建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机制 | 第52-53页 |
·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53页 |
·营造全面的学校评价机制 | 第53-55页 |
6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