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热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缩写清单 | 第13页 |
| 主要符号清单 | 第13-15页 |
| 1 引言 | 第15-17页 |
| 2 绪论 | 第17-29页 |
| ·热电技术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 ·半导体热电器件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 ·热电器件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热电制冷器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热电发电器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热电器件性能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热电器件数值模型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 | 第25-2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3 三维多物理场热电耦合模型 | 第29-42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多物理场热电耦合模型 | 第30-36页 |
| ·半导体热电效应 | 第30-32页 |
| ·物理模型 | 第32-33页 |
| ·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 ·变物性参数 | 第34页 |
| ·边界及初始条件 | 第34-36页 |
| ·热电器件性能 | 第36页 |
| ·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验证 | 第36-41页 |
| ·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37-38页 |
| ·模型的自洽性验证 | 第38页 |
| ·与分析解对比验证 | 第38-40页 |
| ·与实验对比验证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热电器件变物性及热损的影响 | 第42-59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热电发电器的变物性效应 | 第43-48页 |
| ·热电制冷器的变物性效应 | 第48-51页 |
| ·热损对热电发电器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热损对热电制冷器的影响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5 热电器件的瞬态响应特性 | 第59-83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热电制冷器的瞬态响应特性 | 第60-71页 |
| ·热沉的等效处理 | 第61-63页 |
| ·小负载电流 | 第63-64页 |
| ·中负载电流 | 第64-69页 |
| ·大负载电流 | 第69-71页 |
| ·热电发电器的瞬态响应特性 | 第71-81页 |
| ·冷、热源简化处理 | 第72-73页 |
| ·热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73-77页 |
| ·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77-79页 |
| ·负载电流变化的影响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6 热电发电器的多参数、多目标反问题最佳化 | 第83-100页 |
| ·引言 | 第83-84页 |
| ·模拟系统 | 第84-91页 |
| ·几何模型及优化变量 | 第84-87页 |
| ·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87页 |
| ·结构多参数反问题最佳化方法及计算流程 | 第87-89页 |
| ·结构多参数反问题最佳化方法的验证 | 第89-9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9页 |
| ·单目标函数优化 | 第91-95页 |
| ·多目标函数优化 | 第95-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7 汽车尾气热电发电器的设计优化 | 第100-115页 |
| ·引言 | 第100页 |
| ·模拟系统 | 第100-10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3页 |
| ·汽车尾气入口条件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冷却流体的冷却形式 | 第103-105页 |
| ·热电单元对数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 ·固定热电材料总量时热电单元的排列及优化 | 第110-112页 |
| ·固定热电单元间距时热电单元的排列及优化 | 第112-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 ·结论 | 第115-116页 |
| ·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 ·展望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1-13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