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光学荧光闭环技术在共聚焦成像中的应用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共聚焦显微镜概述 | 第12-13页 |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 第13-16页 |
·共焦荧光显微镜在活体成像中的局限 | 第16页 |
·显微镜成像中像差 | 第16-21页 |
·像差表示 | 第17-18页 |
·折射率失配引起像差描述 | 第18-20页 |
·生物组织折射率不均匀造成的像差 | 第20-21页 |
·自适应光学介绍 | 第21-26页 |
·自适应光学原理 | 第22页 |
·波前校正器 | 第22-24页 |
·波前控制原理 | 第24页 |
·AO技术在人眼活体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显微镜中自适应光学应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自适应光学在显微镜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基于有波前探测的自适应光学在显微镜领域的应用 | 第26-29页 |
·基于无波前探测的自适应光学在显微镜领域的应用 | 第29-30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0-31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简介 | 第31-33页 |
2.单光子共焦荧光显微镜理论研究 | 第33-51页 |
·单透镜的三维成像理论 | 第33-40页 |
·单透镜的三维强度点扩散函数 | 第33-37页 |
·单透镜三维相干传递函数 | 第37-38页 |
·三维光学传递函数 | 第38-40页 |
·反射式单光子荧光共焦显微镜成像理论 | 第40-48页 |
·共焦荧光扫描显微镜概述 | 第40-41页 |
·共焦荧光显微镜非相干成像公式 | 第41-44页 |
·共焦荧光显微镜传递函数理论 | 第44-46页 |
·针孔大小对系统分辨率及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像差对单光子共焦荧光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折射率失配引起的像差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样品自身像差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共焦显微镜仿真分析 | 第51-75页 |
·仿真模型介绍 | 第51-52页 |
·波前校正器 | 第52-53页 |
·图像评价指标 | 第53-55页 |
·无波前优化算法 | 第55-59页 |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 第56-58页 |
·模态法 | 第58-59页 |
·像差校正仿真分析 | 第59-68页 |
·像差生成 | 第60-61页 |
·算法参数的选取 | 第61-62页 |
·SPGD算法校正效果 | 第62-65页 |
·模态法闭环校正仿真 | 第65-68页 |
·SPGD算法与模态法校正效果对比 | 第68-73页 |
·折射率失配像差校正效果对比 | 第68-70页 |
·样品自身随机像差校正效果对比 | 第70-73页 |
·图像噪声对SPGD算法的影响 | 第73-74页 |
·本章总结 | 第74-75页 |
4.自适应光学显微镜实验系统及像差校正研究 | 第75-97页 |
·自适应光学显微镜实验系统介绍 | 第75-84页 |
·系统光路结构 | 第75-76页 |
·显微镜主要器件及参数 | 第76-79页 |
·系统控制时序 | 第79-81页 |
·软件设计 | 第81-84页 |
·共焦显微镜像差校正实验研究 | 第84-95页 |
·实验背景介绍 | 第84-85页 |
·显微镜无波前探测像差校正效果 | 第85-89页 |
·无波前探测荧光图像闭环与有波前探测校正精度对比 | 第89-90页 |
·图像信噪比对SPGD算法的影响 | 第90-92页 |
·显微镜三维分辨率测试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5.小鼠活体血管荧光成像实验研究 | 第97-115页 |
·小鼠活体血管成像背景及意义 | 第97-100页 |
·小鼠耳廓血管成像概况及意义 | 第97-98页 |
·小鼠头盖骨骨髓成像概况及意义 | 第98-99页 |
·小鼠头盖骨相关参数介绍及成像要求 | 第99-100页 |
·活体成像面临的问题及图像处理方案 | 第100-105页 |
·KLT算法原理 | 第101-104页 |
·KLT算法跟踪效果 | 第104-105页 |
·小鼠活体血管成像结果及像差校正效果 | 第105-113页 |
·实验准备介绍 | 第105-106页 |
·耳廓血管活体成像及像差校正实验 | 第106-110页 |
·头盖骨骨髓血管成像及像差校正实验结果 | 第110-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6.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5-118页 |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115-116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6-118页 |
7.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