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应用光学论文

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研究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目录第13-17页
图目录第17-20页
1 综述第20-36页
   ·前言第20-21页
   ·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概况第21-22页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原理及波前控制算法的发展现状第22-33页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2-25页
     ·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第25页
     ·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算法的发展第25-26页
     ·有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第26-28页
     ·有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算法的发展第28-33页
   ·控制算法的发展需求及评价指标第33-34页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2 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理论及收敛性分析第36-54页
   ·引言第36页
   ·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与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第36-40页
     ·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第36-38页
     ·迭代算法波前控制算法第38-40页
   ·迭代算法的一般定义第40页
   ·J迭代法和G-S迭代法第40-42页
   ·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第42-48页
     ·方程组的变分问题第42-45页
     ·最速下降法与共轭梯度法构造第45-48页
   ·迭代算法收敛性分析第48-52页
     ·迭代算法的收敛条件第48-49页
     ·迭代算法收敛性验证第4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波前控制算法性能对比研究第54-72页
   ·引言第54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运算量分析第54-62页
     ·G-S迭代法的运算量分析第54-57页
     ·最速下降法运算量分析第57-59页
     ·共轭梯度法运算量分析第59-61页
     ·三种迭代法运算量对比第61-62页
   ·979 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迭代波前控制算法运算量对比研究第62-70页
     ·参数1C和2C的计算第62-65页
     ·参数k的计算第65-69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运算量对比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4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实验验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2-82页
   ·引言第72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验证第72-76页
     ·137 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简介第72-73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73-74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4-76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6-80页
     ·初始电压取值对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影响。第77-78页
     ·风速对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影响第78-79页
     ·系统频率对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影响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5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对比研究第82-96页
   ·引言第82页
   ·模拟多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大气湍流波前第82-84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对比分析第84-93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参数k随单元数n的变化情况第85-86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参数1C和2C随单元数n的变化情况第86-88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占用存储空间对比第88-89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运算量对比第89-91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计算时间对比第91-92页
     ·迭代波前控制算法与直接斜率波前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对比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6页
6 系统参数对迭代法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影响第96-120页
   ·引言第96页
   ·变形镜驱动器与波前传感器子孔径匹配关系对迭代法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影响第96-104页
     ·451 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第96-98页
     ·驱动器与子孔径的匹配关系对迭代波前控制算法的影响第98-100页
     ·驱动器与子孔径的匹配关系对系统校正能力的影响第100-103页
     ·驱动器与子孔径的匹配关系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103-104页
     ·小结第104页
   ·变形镜驱动器交连值对迭代法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影响第104-111页
     ·529 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第105-106页
     ·驱动器交连值对迭代矩阵和斜率响应矩阵稀疏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驱动器交连值对迭代波前控制算法运算量的影响第107-108页
     ·驱动器交连值对各阶次Zernike像差校正能力的影响第108-109页
     ·驱动器交连值对大气波前校正能力的影响第109-110页
     ·驱动器交连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页
   ·变形镜高斯函数指数对迭代法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影响第111-117页
     ·613 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第111-112页
     ·高斯函数指数对迭代矩阵和斜率响应矩阵稀疏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高斯函数指数对各阶次Zernike像差校正能力的影响第113-115页
     ·高斯函数指数对大气湍流波前校正能力的影响第115-116页
     ·高斯函数指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7 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第120-12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0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0-121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复眼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光学荧光闭环技术在共聚焦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