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对贾鲁河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相关机理的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我国水系的总体现状和变化趋势 | 第13-14页 |
·贾鲁河地理位置和水质现状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吸收氮磷元素 | 第17-18页 |
·降解有机污染 | 第18页 |
·去除重金属 | 第18-19页 |
·抑制藻类生长 | 第19页 |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净化氮磷机理 | 第19页 |
·降解有机物机理 | 第19-20页 |
·去除重金属机理 | 第20页 |
·克藻机理 | 第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水生植物资源的调查 | 第23-26页 |
·贾鲁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括 | 第23页 |
·调查时间 | 第23页 |
·调查路线 | 第23页 |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调查结果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净化效果实验 | 第26-53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30页 |
·实验植物 | 第27-28页 |
·实验水样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试剂配制 | 第29-30页 |
·测COD值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测TP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测TN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指标测量与相关计算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9页 |
·植物生长态势 | 第31-32页 |
·酸碱度变化 | 第32-33页 |
·对TN的净化效果 | 第33-39页 |
·冬季实验TN的净化效果 | 第33-34页 |
·春季实验TN的净化效果 | 第34-39页 |
·对TP的净化效果 | 第39-44页 |
·冬季实验TP的净化效果 | 第39-40页 |
·春季实验TP的净化效果 | 第40-44页 |
·对COD_(Cr)的净化效果 | 第44-49页 |
·冬季实验COD_(Cr)的净化效果 | 第44-45页 |
·春季实验COD_(Cr)的净化效果 | 第45-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不同季节三种植物的净化效果 | 第49-51页 |
·TN净化效果的讨论 | 第49-50页 |
·TP净化效果讨论 | 第50页 |
·COD_(Cr)净化效果讨论 | 第50-51页 |
·植物组合组的净化效果 | 第51-52页 |
·不同植物组合的净化效果的讨论 | 第51页 |
·各种组合以单一植物作对照的净化效果的讨论 | 第51-52页 |
·芮模组合 | 第51页 |
·菜模组合 | 第51-52页 |
·菜芮组合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净化机理的探讨 | 第53-58页 |
·引言 | 第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灭菌方法选择 | 第53-54页 |
·预实验与实验设计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预实验 | 第54页 |
·净化机理探讨实验 | 第54-56页 |
·物理化学作用 | 第54-55页 |
·微生物作用 | 第55页 |
·植物作用 | 第55-56页 |
·TN、TP和COD_(Cr)的净化机理验证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