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5页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3页
  (一)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意识第9-11页
  (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环境伦理观念第11-13页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 文章创新点第14-15页
第一章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传统环境伦理观念概述第15-20页
 第一节 敬畏自然的环境伦理观念第15-17页
  一、 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第15页
  二、 对大自然的尊崇敬畏第15-16页
  三、 破坏自然规律会受到惩罚第16-17页
 第二节 宗教信仰中的环境伦理观念第17-18页
  一、 图腾崇拜第17页
  二、 神灵信仰第17-18页
 第三节 民俗民风中的环境伦理观念第18-20页
  一、 生产风俗中的环境伦理观念第18-19页
  二、 生活风俗中的环境伦理观念第19-20页
第二章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面临的困境第20-28页
 第一节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现状第20-21页
  一、 传统环境伦理意识弱化第20页
  二、 传统环境伦理意识失信第20-21页
  三、 传统环境伦理意识不可持续第21页
 第二节 环境伦理意识弱化的消极后果第21-24页
  一、 生态环境退化第21-22页
  二、 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第22-23页
  三、 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第23-24页
 第三节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面临环境伦理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4-28页
  一、 经济社会发展冲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第24-26页
  二、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第26-27页
  三、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影响第27-28页
第三章 重塑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的对策第28-40页
 第一节 弘扬云南农村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第28-32页
  一、 保护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生态文化第28-30页
  二、 培养具备良好生态意识的高素质民族人才第30-31页
  三、 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的结合第31-32页
 第二节 加强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教育第32-36页
  一、 普及学校环境伦理教育第32-33页
  二、 强化农村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思想普及宣传第33-34页
  三、 改变农村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陋习第34-35页
  四、 加强现代生态思维的引导作用第35-36页
 第三节 加强“政府—社区—居民”共管机制对环境伦理意识的引导第36-40页
  一、 构建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环保法律体系第36-38页
  二、 构建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第38页
  三、 构建以“农业—旅游业”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第38-40页
第四章 云南少数民族环境伦理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第40-46页
 第一节 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基础的保护第40-41页
  一、 改善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第40-41页
  二、 推动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第41页
 第二节 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第41-43页
  一、 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第41-42页
  二、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42-43页
 第三节 推动云南农村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第43-46页
  一、 加快生态政治建设步伐第44页
  二、 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附录 1第47-48页
附录 2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详细摘要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技术的小班地类变化信息提取的研究
下一篇:苏北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