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弹发动机喷管烧蚀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喷管材料的分类 | 第15-18页 |
| ·难熔金属 | 第15-16页 |
| ·陶瓷基材料 | 第16-17页 |
| ·碳/碳与石墨材料 | 第17页 |
| ·树脂基材料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9-28页 |
| ·试验原材料及制备工艺 | 第19-22页 |
| ·试样原材料 | 第19-20页 |
| ·试样制备工艺 | 第20-22页 |
| ·试验检测仪器 | 第22-24页 |
| ·材料组织观察 | 第22-23页 |
| ·材料显微硬度性能测试 | 第23页 |
| ·XRD 物相分析 | 第23页 |
| ·燃烧室压强及烧蚀率的变化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 ·喷管内二维非定常流动速度压力分布 | 第24-25页 |
| ·高强脉冲电子束冲蚀试验 | 第25-26页 |
| ·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静态烧蚀试验 | 第26-27页 |
|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 第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部流动模拟 | 第28-38页 |
|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 第28-34页 |
| ·二维定常喷管内部流动设定 | 第29-33页 |
| ·自定义函数的二维非定常模拟 | 第33-34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 第4章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下金属钼的冲蚀特征 | 第38-47页 |
| ·显微镜下原始钼表面组织分析 | 第38-39页 |
| ·HCPEB 辐照冲蚀后形貌 | 第39-42页 |
| ·束流强度为 45A 辐照多次钼表面形貌 | 第39-40页 |
| ·不同束流强度轰击多次钼表面特征 | 第40-42页 |
| ·HCPEB 辐照的烧蚀作用规律 | 第42-44页 |
| ·烧蚀作用过程 | 第42-43页 |
| ·烧蚀表面成份和结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束流强度下钼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 | 第44-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第5章 以钼为喷管喉衬材料的烧蚀特性 | 第47-66页 |
| ·静态烧蚀试验及条件 | 第47页 |
| ·烧蚀产物及烧蚀形貌分析 | 第47-52页 |
| ·喉部烧蚀表面形貌 SEM 分析 | 第47-51页 |
| ·收敛段的烧蚀形貌 | 第51页 |
| ·扩张段的烧蚀形貌 | 第51-52页 |
| ·烧蚀机理分析 | 第52-56页 |
| ·喉衬轴向的线烧蚀率 | 第56-61页 |
| ·燃烧室内压强与时间关系 | 第56-57页 |
| ·线烧蚀率 | 第57-61页 |
| ·静试后断面的显微硬度的变化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