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 | 第16-17页 |
| ·机械系统可靠性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受电弓机械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 第20-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组织 | 第24-25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 第2章 多状态多模式机械系统定义及其可靠性分析的混合基础知识 | 第27-37页 |
| ·多状态多模式机械系统定义 | 第27-28页 |
| ·多状态多模式机械系统特征 | 第27页 |
| ·多状态多模式机械系统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27-28页 |
| ·混合分布简介 | 第28-29页 |
| ·混合分布定义和基本定理 | 第29-30页 |
| ·混合分布基本性质 | 第30-32页 |
| ·混合分布失效率的界 | 第30-31页 |
| ·混合分布的极限失效率 | 第31-32页 |
| ·几类经典的混合分布 | 第32-36页 |
| ·正态(Gauss)混合分布 | 第32-33页 |
| ·截尾正态混合分布 | 第33-34页 |
| ·韦布尔(Weibull)混合分布 | 第34-35页 |
| ·指数型混合分布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受电弓部件可靠性设计 | 第37-68页 |
| ·安全系数设计 | 第37-45页 |
| ·经典数值型安全系数与零件可靠度 | 第37-41页 |
| ·多状态多模式可靠度 | 第41-43页 |
| ·多状态多模式部件可靠度敏感度分析 | 第43-45页 |
| ·受电弓框架截面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 第45-62页 |
| ·受电弓框架部分载荷简化 | 第46-47页 |
| ·上臂杆截面优化设计算法 | 第47-50页 |
| ·下臂杆截面优化设计算法 | 第50-53页 |
| ·拉杆截面优化设计算法 | 第53-57页 |
| ·转轴截面优化设计算法 | 第57-62页 |
| ·受电弓框架可靠性设计方法应用 | 第62-67页 |
| ·受电弓材料概率特性 | 第62-63页 |
| ·受电弓载荷概率特性 | 第63-64页 |
| ·考虑可靠度的受电弓部件的安全系数和截面设计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4章 受电弓部件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测模型 | 第68-113页 |
| ·考虑多状态多模式的受电弓动应力仿真方法 | 第68-82页 |
| ·有限元瞬态分析理论 | 第69-73页 |
| ·受电弓有限元模型 | 第73-75页 |
| ·实验获得多状态多模式应力增强因子 | 第75页 |
| ·实例 | 第75-82页 |
| ·多状态多模式受电弓疲劳寿命可靠性模型 | 第82-98页 |
| ·理论基础 | 第82-85页 |
| ·多状态多模式部件寿命预测算法 | 第85-88页 |
| ·多状态多模式部件的可靠度预测算法 | 第88-89页 |
| ·受电弓疲劳可靠性预测算例 | 第89-98页 |
| ·参数时变的受电弓部件可靠性模型 | 第98-112页 |
| ·受电弓失效分析 | 第98-100页 |
| ·弓头弹簧参数测试方法 | 第100-105页 |
| ·载荷计算模型 | 第105-107页 |
| ·参数时变的受电弓疲劳寿命算法 | 第107-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5章 受电弓系统可靠性预测理论及应用 | 第113-136页 |
| ·受电弓系统中串联结构的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13-125页 |
| ·多状态多模式部件失效相关的串联系统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13-117页 |
| ·受电弓串联结构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17-118页 |
| ·多状态多模式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实例 | 第118-125页 |
| ·受电弓系统中并联结构的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25-133页 |
| ·多状态多模式部件失效相关的并联系统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26-128页 |
| ·受电弓并联子系统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28-130页 |
|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在受电弓上的应用 | 第130-133页 |
| ·受电弓系统中储备冗余结构的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133-135页 |
| ·多状态多模式的冷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34页 |
| ·多状态多模式的温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34-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 第6章 受电弓系统维修策略 | 第136-174页 |
| ·受电弓部件寿命分布函数参数估计 | 第136-140页 |
| ·选择分布函数 | 第136-137页 |
| ·参数估计 | 第137-138页 |
| ·参数估计在受电弓上的应用 | 第138-140页 |
| ·多状态多模式受电弓系统故障树分析 | 第140-158页 |
| ·受电弓系统分析 | 第140-141页 |
| ·顶端事件T的选取 | 第141-142页 |
| ·受电弓部件故障及编码 | 第142-147页 |
| ·建立多状态多模式故障树 | 第147-151页 |
| ·多状态多模式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 第151-158页 |
| ·多状态部件年龄更换策略 | 第158-167页 |
| ·年龄更换策略分析 | 第158-160页 |
| ·年龄更换策略 | 第160-161页 |
| ·年龄更换策略在受电弓上的应用 | 第161-167页 |
| ·WEIBULL分布的时间检测策略 | 第167-173页 |
| ·Weibull分布时间检测策略分析 | 第167-169页 |
| ·Weibull分布部件时间检测策略 | 第169-170页 |
| ·时间检测策略在受电弓上的应用 | 第170-173页 |
| ·本章小节 | 第173-17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4-176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174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4-175页 |
| ·展望 | 第175-176页 |
| 致谢 | 第176-1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8-18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实践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