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的发展及其监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背景及现状 | 第11-12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三) 应用价值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电子货币 | 第13-14页 |
(二) 移动支付 | 第14页 |
(三) 第三方支付 | 第14-15页 |
三、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手机支付概述 | 第17-25页 |
一、含义及特点 | 第17-19页 |
(一) 手机支付业务界定 | 第17-18页 |
(二) 手机支付的特点 | 第18-19页 |
二、参与主体 | 第19-20页 |
三、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20-25页 |
(一) 手机支付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二) 手机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 | 第25-34页 |
一、金融机构主导模式 | 第25-27页 |
(一) 含义 | 第25页 |
(二) 运营模式 | 第25-26页 |
(三) 典型例证 | 第26-27页 |
二、运营商主导模式 | 第27-29页 |
(一) 含义 | 第27页 |
(二) 运营模式 | 第27-28页 |
(三) 典型例证 | 第28-29页 |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模式 | 第29-30页 |
(一) 含义 | 第29页 |
(二) 运营模式 | 第29-30页 |
(三) 典型例证 | 第30页 |
四、各方合作模式 | 第30-34页 |
(一) 含义 | 第31页 |
(二) 运营模式 | 第31页 |
(三) 典型例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手机支付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4-41页 |
一、手机支付与当前金融制度的矛盾 | 第34-36页 |
(一) 手机支付中运营商的身份界定 | 第34-35页 |
(二) 运营商是否具有电子货币发行权 | 第35-36页 |
二、手机支付中的资金监管难题 | 第36-39页 |
(一) 手机支付业务产生大量的滞留资金 | 第36-37页 |
(二) 手机支付为洗钱犯罪提供便利 | 第37-39页 |
三、手机支付中存在的其它风险 | 第39-41页 |
(一) 买卖双方存在道德风险 | 第39页 |
(二) 手机支付服务双方的不对等性风险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监管现状 | 第41-49页 |
一、国外手机支付的监管现状 | 第41-44页 |
(一) 欧盟 | 第41-43页 |
(二) 美国 | 第43页 |
(三) 日本 | 第43-44页 |
(四) 韩国 | 第44页 |
二、我国手机支付的监管现状 | 第44-48页 |
(一) 我国主要的监管部门 | 第44-45页 |
(二) 我国关于手机支付的相关立法 | 第45-48页 |
三、总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促进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建议 | 第49-53页 |
(一) 我国手机支付的发展模式选择 | 第50-51页 |
(二) 加强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监督,促进产业发展 | 第51-52页 |
(三) 积极应对手机支付的国际化趋势 | 第52-53页 |
二、完善我国手机支付监管的建议 | 第53-56页 |
(一) 严格机构审批,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对象 | 第53-54页 |
(二) 制定备付金制度,加强滞留资金管理 | 第54页 |
(三) 监督交易过程,防范洗钱犯罪 | 第54-55页 |
(四) 明确各方法律责任,降低信用风险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