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写作倦怠的提出及其概念内涵 | 第8-14页 |
(一) 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倦怠问题在学生学习领域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高中作文“写作倦怠”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1-14页 |
1. “写作倦怠”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写作倦怠问题分析 | 第14-20页 |
(一)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 第14页 |
(二) 写作倦怠在高中生作文学习中的表现 | 第14-17页 |
1. 学生作文写作的心理表现 | 第14-15页 |
2. 学生作文内容方面的表现 | 第15-16页 |
3. 学生作文形式方面的表现 | 第16-17页 |
(三) 高中生作文写作倦怠产生的原因 | 第17-20页 |
1. 学生“学”的原因 | 第17-18页 |
2. 教师“教”的原因 | 第18-20页 |
三、写作倦怠的解决策略 | 第20-28页 |
(一)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情绪 | 第20-23页 |
1. 根据学生需求,提高写作动机 | 第20-21页 |
2. 摆正学生思想,鼓励书写真情实感 | 第21页 |
3. 发挥语文的整体魅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第21-22页 |
4. 榜样激励,锻炼写作意志 | 第22页 |
5. 张扬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 第22-23页 |
(二) 读写结合,加强写作技能训练 | 第23-25页 |
1.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 第23-24页 |
2. 加强指导的针对性 | 第24-25页 |
(三)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评价的自主性 | 第25-28页 |
1. 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25-26页 |
2. 对学生的作文要进行广义的发表、展示 | 第26-27页 |
3. 养成修改整理文章的习惯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