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8-20页 |
第一章 高中班主任与单亲学生家长沟通现状分析 | 第20-35页 |
第一节 问卷访谈人群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一、 被问卷人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二、 调查问卷分析(附录一) | 第22-26页 |
三、 研究结论 | 第26页 |
第三节 访谈的基本情况 | 第26-35页 |
一、 沟通主体 | 第26-28页 |
二、 沟通内容 | 第28-29页 |
三、 沟通类型 | 第29-30页 |
四、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第30页 |
五、 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 | 第30-31页 |
六、 沟通环境及噪音 | 第31页 |
七、 沟通满意度 | 第31-33页 |
八、 普通高中班主任与单亲家庭家长沟通的特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高中班主任与单亲学生家长沟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 沟通内容单一 | 第35页 |
二、 沟通形式趋于简单 | 第35页 |
三、 信息主体缺乏互动 | 第35-36页 |
四、 信息沟通的反馈差异比较大 | 第36页 |
五、 沟通质量因人而异差距较大 | 第36页 |
六、 不同学校沟通质量差异较大 | 第36页 |
七、 忽视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 第36页 |
八、 单亲家庭家长个人因素影响到沟通效果和质量 | 第36-37页 |
九、 心理咨询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 | 第37页 |
第二节 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37-41页 |
一、 应试教育模式是影响家校沟通有效性的重要诱因 | 第37-38页 |
二、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内化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 | 第38页 |
三、 学校管理者对单亲家庭学生缺乏应有关心 | 第38页 |
四、 家校沟通实效性有待提高 | 第38页 |
五、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目标不科学 | 第38-39页 |
六、 班主任的沟通理念与技巧需要提高 | 第39页 |
七、 单亲家庭教育教养观念陈旧 | 第39-40页 |
八、 学校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提高亟待解决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高中班主任与单亲学生家长良好沟通的对策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高中治校理念 | 第41-43页 |
一、 以班主任为本,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二、 以学生为本,抓好素质管理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目标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水平和沟通技能 | 第44-46页 |
一、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 第44-45页 |
二、 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学生成长的规律 | 第46-48页 |
一、 班主任观念更新 | 第46-47页 |
二、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 第47页 |
三、 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进行研究 | 第47-48页 |
第五节 引导单亲家庭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 第48-50页 |
一、 转变家长沟通观念 | 第48-49页 |
二、 建立学习型家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