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工专业介入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5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页
     ·研究方法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第11-12页
   ·理论基础第12页
     ·社会赋权理论第12页
     ·优势视角理论第12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第12-13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第13-14页
   ·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4-15页
     ·政策转型第14页
     ·经济转型第14-15页
     ·思想文化转型第15页
     ·社会结构转型第15页
2 产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第15-21页
   ·制度困境第15-17页
     ·户籍制度的制约第15页
     ·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性排斥第15-16页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第16-17页
   ·工作困境第17-20页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第17页
     ·职业安全形势严峻第17-18页
     ·工作岗位层次低第18-19页
     ·民主意识淡薄第19-20页
   ·生活困境第20-21页
     ·缺乏完整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第20页
     ·情感和心理问题亟待解决第20页
     ·长期徘徊于城乡的两难处境第20-21页
     ·住房问题成为新的瓶颈第21页
3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产生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1-23页
   ·户籍制度限制第21页
   ·法律法规欠完善第21-22页
   ·政企职能转变不到位第22页
   ·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欠缺第22-23页
4 社会工作专业的介入及对策第23-29页
   ·社会工作行政的介入策略第23-25页
     ·推进制度改革,消除户籍歧第23页
     ·扩大社保范围,消除制度排斥第23-24页
     ·加强院校建设,解决教育问题第24页
     ·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工资水平第24-25页
     ·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融入第25页
     ·畅通产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第25页
   ·社区工作的介入策略第25-26页
     ·开展社区活动,促进群际交往第25页
     ·组织需求评估,制定发展计划第25页
     ·消除心理困扰,营造良好氛围第25-26页
     ·完善培训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第26页
   ·个案工作的介入策略第26-27页
     ·提供个案辅导,缓解心理问题第26-27页
     ·提供就业培训,增强自身建设第27页
   ·小组工作的介入策略第27-29页
     ·建立互助小组,提升自我意识第27页
     ·成立志愿小组,参与社会活动第27-28页
     ·关爱留守儿童,均等公共服务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和注释第30-32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32-33页
附录B 访谈对象情况介绍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A城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为例
下一篇:社工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残疾人就业现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