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四川大邑新场空间变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选题背景第12-14页
     ·场镇空间第12页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2-14页
   ·新场基本概况第14-16页
     ·新场的自然语境第14-16页
     ·新场的历史语境第16页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框架第19-20页
引子第20页
第二章 北宋思安寨第20-28页
   ·大邑地貌环境特征第20-23页
   ·思安寨的记载第23页
   ·防御体系下的村寨空间第23-27页
     ·思安寨的发展第23-24页
     ·关于思安寨空间的考证第24-25页
     ·思安寨空间格局的推度第25-27页
   ·思安寨的沉寂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明代扇子场第28-35页
   ·思安寨后扇子场的兴起第28-30页
   ·扇子场与周边空间的轴线关系第30-31页
   ·扇子场样貌的形成第31-32页
   ·扇子场的膨胀与局限性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清初至民末时期的新场第35-66页
   ·扇子场的迁移与新场的建立第35-36页
   ·新场选址的积极性第36-38页
   ·新场空间的初步规划第38-40页
   ·关于新场“船型”的隐喻第40-41页
   ·新场传统商业空间的塑造第41-51页
     ·场镇的供给需求第42-44页
     ·场镇发展的基础营建力量第44-45页
     ·标识空间的出现及其营建策略第45-49页
     ·传统商业场镇空间的扩张第49-51页
   ·新场建筑空间的多重角色第51-54页
     ·寺庙的公共职能第51-52页
     ·“吃茶讲理”第52-53页
     ·专属人群的公共场所第53-54页
   ·新场民俗文化下的景观格局第54-56页
   ·民国中期新场空间的突变第56-60页
     ·水打桥头和太平街新建第56-57页
     ·场镇中心的扩展第57-60页
   ·民国中后期新场空间的形态演变第60-64页
     ·管辖区域的细分和利益权属的争夺第60-61页
     ·个人财团的物质表述第61-62页
     ·特殊时局下碉楼和飞机场的修建第62-63页
     ·民末新场社会实态第63-64页
     ·新产物的萌发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建国后的新场第66-79页
   ·建国初期的新场第66-68页
   ·崭新格局的建立第68-70页
     ·新时期的建设需求第68页
     ·对原有空间形式的改造第68-70页
   ·新时期制度下的公共产物第70-75页
     ·农田水利第70-73页
     ·社队企业第73-75页
   ·八十年代新场赶场市坝的出现第75-77页
   ·八十年代“万元户街”的兴建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旅游开发后的新场第79-94页
   ·文化遗产时期的到来第79-80页
   ·新场老街片区的凸显第80-83页
   ·与旅游活动呼应的新秩序第83-86页
     ·秀水街的兴建第83-86页
     ·视线通廊的强化第86页
   ·新场景观格局的蜕变第86-89页
     ·赶场市坝的外迁第86-89页
     ·景观廊桥的兴建第89页
   ·细致入微的转变第89-93页
     ·古镇风情第89-90页
     ·建筑场所的转变第90-92页
     ·新旧小吃街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新场现状调研及测绘第94-122页
   ·调研工作的开展第94-95页
   ·街道第95-97页
   ·檐下空间第97-105页
     ·出檐深度第97-99页
     ·出檐构造第99-105页
   ·建筑空间第105-114页
     ·李氏住宅第105-109页
     ·上字库茶馆第109-112页
     ·太平街清源拐点第112-114页
   ·建筑构件第114-121页
     ·墙体第114-116页
     ·门第116-118页
     ·窗户第118-119页
     ·屋顶第119-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小结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附录第127-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感知与操作:建筑基础教育中的装配部件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珠三角东岸地区非正规工业用地及其再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