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农林上市公司 | 第13-15页 |
·机构投资者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32页 |
·机构投资者投资偏好研究 | 第20-22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 | 第22-25页 |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价值(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5-26页 |
·我国农林上市公司的治理研究 | 第26-28页 |
·我国农林上市公司的价值(绩效)研究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机构行为模型及对农林上市公司的投资偏好研究 | 第32-51页 |
·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型的构建 | 第32-37页 |
·股权融资偏好与机构投资 | 第32-34页 |
·机构资本的控制方式 | 第34-35页 |
·市场制度与机构行为效率 | 第35-36页 |
·基于公司治理和价值的机构行为模型 | 第36-37页 |
·机构收益及其投资偏好 | 第37-44页 |
·机构投资者的收益构成 | 第37-39页 |
·机构监督收益与农林公司的治理基础 | 第39-42页 |
·机构交易收益与农林公司的价值表现 | 第42-44页 |
·机构对农林上市公司投资偏好的实证研究 | 第44-50页 |
·变量选择 | 第44-45页 |
·样本和数据 | 第45页 |
·模型设定 | 第45-46页 |
·实证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农林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 | 第51-78页 |
·机构监督机制与农林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 | 第51-59页 |
·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机制分析 | 第51-55页 |
·我国农林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 | 第55-59页 |
·机构投资者对农林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 第59-69页 |
·多元化的成因及其效应 | 第59-61页 |
·多元化的代理冲突分析 | 第61页 |
·机构投资者对多元化的影响 | 第61-63页 |
·机构影响农林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实证研究 | 第63-69页 |
·机构投资者对农林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69-77页 |
·农林上市公司的创新表现 | 第69-70页 |
·创新行为的代理冲突分析 | 第70页 |
·机构投资者对创新的影响 | 第70-72页 |
·机构影响农林上市公司创新投入的实证研究 | 第7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机构投资者与我国农林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 第78-94页 |
·我国农林上市公司的价值表现与衡量 | 第78-83页 |
·农林上市公司的价值表现 | 第78-81页 |
·农林上市公司的价值衡量 | 第81-83页 |
·机构监督对公司价值的效应分析 | 第83-85页 |
·机构监督的间接效应 | 第83-84页 |
·机构股权的内生性 | 第84-85页 |
·机构与农林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85-93页 |
·变量选择 | 第85-86页 |
·样本和数据 | 第86页 |
·模型设定 | 第86-87页 |
·实证分析 | 第87-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机构投资者对我国农林上市公司的退出行为研究 | 第94-105页 |
·机构退出的影响因素 | 第94-96页 |
·治理水平下降 | 第94-95页 |
·绩效或股利下降 | 第95-96页 |
·机构持股规模 | 第96页 |
·“搭便车”问题 | 第96页 |
·机构退出的治理效应 | 第96-99页 |
·影响董事会决策 | 第97-98页 |
·对管理者的影响 | 第98-99页 |
·机构对农林上市公司退出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99-104页 |
·变量选择 | 第99页 |
·样本和数据 | 第99-100页 |
·模型设定 | 第100页 |
·实证分析 | 第100-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结论、对策与研究展望 | 第105-109页 |
·研究结论 | 第105-107页 |
·对策建议 | 第107-108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7页 |
详细摘要 | 第127-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