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第三人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论文选题的目的第10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11页
     ·现实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比较分析的方法第13页
     ·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对行政第三人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第13页
     ·在论文中引入行政问责制度第13-14页
第2章 行政第三人概述第14-19页
   ·行政第三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14-15页
     ·行政第三人的概念第14-15页
     ·行政第三人的基本特征第15页
   ·行政第三人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第15-17页
     ·法律权益标准第16页
     ·事实权益标准第16-17页
   ·行政第三人的类型第17-18页
     ·相邻权人第17页
     ·公平竞争人第17页
     ·受害人第17页
     ·与被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第17-18页
   ·行政第三人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8-19页
     ·行政第三人与行政相对人第18页
     ·行政第三人与行政诉讼第三人第18-19页
第3章 行政第三人的权利第19-24页
   ·行政第三人权利的性质和类型第19-20页
     ·行政第三人权利的性质第19页
     ·行政第三人权利的类型第19-20页
   ·行政第三人权利在现实中受侵害的情形第20-22页
     ·违法行政行为第20-21页
     ·行政不作为第21页
     ·违反信赖保护原则的行政行为第21页
     ·合法行政行为第21-22页
   ·行政第三人权利的保护依据第22-24页
     ·宪法依据第22页
     ·理论基础第22-23页
     ·实践需要第23-24页
第4章 德日美和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行政第三人的立法例及其启示第24-28页
   ·承认行政第三人独立的法律地位第24-25页
     ·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页
     ·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页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4-25页
   ·规定了通知制度第25页
     ·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5页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和《诉愿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5页
   ·建立了听证制度第25-26页
     ·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5页
     ·美国法院的判例规定第25-26页
   ·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第26-28页
     ·《德国建筑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6页
     ·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6页
     ·我国台湾地区《诉愿法》中的相关规定第26-28页
第5章 我国行政第三人权利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35页
   ·法律赋予了行政第三人有限的法律权利第28-30页
     ·程序性权利第28-29页
     ·救济性权利第29-30页
   ·行政监督保障了行政第三人一定的权利第30-31页
     ·对行政相对人守法状况的监督第30-31页
     ·对行政监督主体履职情况的监督第31页
   ·行政法制监督保障了行政第三人的部分权利第31-32页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第31页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第31-32页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第32页
     ·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第32页
   ·我国对行政第三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缺乏行政程序法的规制第32-33页
     ·欠缺完善的权利救济第33页
     ·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第33-34页
     ·缺乏刚性的行政法制监督第34页
     ·未建立专门的行政问责制度第34-35页
第6章 完善行政第三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对策与建议第35-42页
   ·完善行政程序第35-36页
     ·建立通知制度第35页
     ·完善听证制度第35-36页
     ·健全回避制度第36页
     ·构建说明理由制度第36页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第36页
   ·加强权利救济第36-37页
     ·健全行政复议第36页
     ·完善行政诉讼第36-37页
     ·落实行政赔偿第37页
     ·建立行政补偿第37页
   ·健全行政监督第37-38页
     ·强化监督意识第37-38页
     ·创新监督方式第38页
     ·明确监督主体职责第38页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第38页
   ·夯实行政法制监督第38-39页
     ·权力机关的监督第38-39页
     ·司法机关的监督第39页
     ·行政机关的监督第39页
     ·社会的监督第39页
   ·建立专门的行政问责制度第39-42页
     ·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第40页
     ·着手完善政治问责制第40页
     ·继续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和程序第40-41页
     ·深入构建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第41-42页
第7章 结论第42-43页
   ·在理论上确立行政第三人的主体地位第42页
   ·在立法上完善行政第三人的权利保护体系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作者简介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