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题背景意义及研究 | 第10-11页 |
·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 第10页 |
·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行政法制化是时代的要求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体系探讨 | 第11-12页 |
·国外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体系探讨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联系实践研究法 | 第13页 |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选题立足实践结果 | 第13-14页 |
·多学科结合研究方法新 | 第14页 |
·多角度分析方法新 | 第14-15页 |
第2章 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法制保障的内涵 | 第15-19页 |
·研究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法制的重要性 | 第15页 |
·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制保障实现社会公平 | 第16页 |
·行政法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 第16-19页 |
·依法行政本身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形式 | 第17页 |
·依法行政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长效机制 | 第17页 |
·行政法制理念和目标 | 第17-18页 |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管理行政法制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我国社会管理中法制理念滞后 | 第19页 |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职能分工不清 | 第19-20页 |
·我国行政法制制度建设和执法不到位 | 第20页 |
·我国制度化利益表达与诉求渠道短缺不畅 | 第20页 |
·地方和基层社会管理的责大权小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4章 外国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经验和启示 | 第22-28页 |
·美国、芬兰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 | 第22-24页 |
·美国建立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 第22页 |
·美国明确各创新主体的角色 | 第22-23页 |
·美国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 | 第23页 |
·芬兰重视对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23-24页 |
·芬兰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 第24页 |
·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启示 | 第24-25页 |
·我国的创新行政法制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创新保障系统的启示 | 第25-28页 |
·政府在财政激励政策上应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 第25-26页 |
·要着重解决创新风险分担和新建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 | 第26页 |
·加强政府对企业产品的采购力度 | 第26页 |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 第26页 |
·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 | 第26-27页 |
·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 第27页 |
·积极鼓励创新主体间的合作 | 第27-28页 |
第5章 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完善行政法制保证的具体对策和意见 | 第28-35页 |
·从行政法制角度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内涵 | 第28-29页 |
·“狭义社会管理”和“广义社会管理”的关系 | 第28页 |
·“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 第28-29页 |
·“公权管理”与“私权管理”的关系 | 第29页 |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法制保障 | 第29-35页 |
·以法制理念引导社会管理创新 | 第29-31页 |
·完善立法,提供行政法制保障 | 第31-32页 |
·改进执法是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法制保障前提 | 第32页 |
·强化政府监督和救济 | 第32-33页 |
·政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 第33-3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5-36页 |
·行政法制才是实际运用中的关键 | 第35页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问题解决的唯一途径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