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 第16-19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相关概念 | 第19-27页 |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一、 信用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 信用的分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内涵及其作用 | 第21-27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概念 | 第22-23页 |
三、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作用 | 第23-2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的信用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 第27-35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一、 信用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 信用的形式 | 第28-29页 |
三、 信用的作用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1-35页 |
一、 有助于奠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二、 有助于把握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 第32-33页 |
三、 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用的发挥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状况分析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第35-38页 |
一、 初步发展阶段 | 第35-36页 |
二、 探索发展阶段 | 第36页 |
三、 进一步发展阶段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与观念淡薄 | 第38-40页 |
二、 缺乏对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机制 | 第40页 |
三、 缺少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发展的机构 | 第40-42页 |
四、 中小企业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危害 | 第43-45页 |
一、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 第43-44页 |
二、 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现象严重 | 第44页 |
三、 中小企业信贷信用缺失严重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 第45-49页 |
一、 企业层面的因素 | 第45-46页 |
二、 政府层面的因素 | 第46-47页 |
三、 社会层面的因素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美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概况及启示 | 第49-55页 |
第一节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概况 | 第49-51页 |
一、 市场化运作的信用评级机构 | 第49-50页 |
二、 完善的信用服务管理法律体系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概况 | 第51-52页 |
一、 多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 | 第51-52页 |
二、 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方式 | 第52页 |
第三节 美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经验的启示 | 第52-55页 |
一、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机构,拓宽征信渠道 | 第53-54页 |
二、 确立担保资金的来源方式,健全资金补偿制度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对策思考 | 第55-65页 |
第一节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文化体系建设 | 第55-56页 |
一、 加强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建设 | 第55页 |
二、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失信惩罚体系 | 第56-58页 |
一、 完善社会层面的失信惩罚机制 | 第56-57页 |
二、 完善政府层面的失信惩罚机制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机构体系 | 第58-61页 |
一、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59页 |
二、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与征信体系 | 第59-61页 |
第四节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的相关法律体系 | 第61-65页 |
一、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奖惩法律系统 | 第61-63页 |
二、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公开法律制度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