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地下害虫论文--其他害虫论文

褐飞虱生物学特性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褐飞虱的为害与分布第12页
   ·气候变化现状第12-13页
   ·CO_2浓度控制装置第13-15页
     ·CDCC系统(Closed-Dynamic Chamber,CDCC)第14页
     ·OTC系统(Open-Top Chamber,OTC)第14页
     ·FACE系统(Free-Air CO_2 Enrichment)第14-15页
   ·CO_2浓度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第15-21页
     ·CO_2浓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5-16页
     ·CO_2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6-17页
     ·CO_2浓度对水稻产量要素的影响第17-19页
     ·CO_2浓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19-20页
     ·CO_2浓度对水稻物质分配的影响第20-21页
   ·CO_2浓度对昆虫的影响第21-23页
     ·CO_2浓度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第21-23页
     ·CO_2浓度对天敌昆虫的影响第23页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温度对褐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4-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供试虫源第24页
     ·供试稻苗第24页
     ·温度设置第24页
     ·试验方法第24-25页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第25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5页
   ·结果分析第25-31页
     ·温度对褐飞虱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第25-26页
     ·温度对不同翅型、性别褐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第26-27页
     ·温度对短翅型褐飞虱寿命和若虫存活率的影响第27页
     ·温度对褐飞虱翅型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第27-29页
     ·温度对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平均日产卵量的影响第29-30页
     ·温度对褐飞虱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的影响第30页
     ·褐飞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第30-31页
   ·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CO_2浓度对褐飞虱适合度的影响第33-48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供试褐飞虱第33页
     ·供试稻苗第33页
     ·稻苗生物学特性第33-34页
     ·褐飞虱产卵及取食选择性第34页
     ·褐飞虱取食量第34页
     ·褐飞虱发育适合度和繁殖适合度第34-35页
     ·蜜露和稻茎游离氨基酸分析第35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4页
     ·水稻生理特性第35-37页
     ·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第37-42页
     ·化学分析第42-44页
   ·讨论第44-48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耐盐相关基因GmVP、GmCHR、GmUsp1的克隆和初步功能验证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Trihelix家族SIP1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