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真菌与放线菌传染病论文--其他论文

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致病菌的分类鉴定、表型特征及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部分 大连地区 205 例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15-23页
 前言第15-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6页
 结果第16-18页
 讨论第18-20页
 结论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3页
第二部分 我国东北地区孢子丝菌的分类鉴定与种系发生特征的研究第23-40页
 前言第23-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1. 材料第25-27页
   ·菌株来源第25页
   ·实验仪器第25-27页
   ·实验试剂第27页
  2 方法第27-29页
   ·形态学鉴定第27-28页
   ·扩增 CAL 序列及 Genbank 比对第28-29页
   ·种系发生分析第29页
   ·序列上传第29页
 结果第29-34页
  1. 形态学鉴定第29-31页
  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1-34页
 讨论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第三部分 我国球形孢子丝菌的表型特征、体外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第40-55页
 前言第4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1. 材料第41-43页
   ·菌株来源第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实验试剂第41-43页
  2. 方法第43-44页
   ·形态学观察第43页
   ·玻片小培养第43页
   ·温度试验第43页
   ·碳源同化实验第43页
   ·体外药敏试验第43-44页
 结果第44-49页
 讨论第49-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综述第55-7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附录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氨酸激酶DRK1在申克孢子丝菌双相转换及致病性形成中的作用及黄芪抗小鼠孢子丝菌感染机制的初探
下一篇:Rack1基因表达上调对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