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汽车平顺性研究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 第14-17页 |
·虚拟样机技术起源及发展 | 第14-16页 |
·虚拟样机技术在汽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平顺性评价方法 | 第18-37页 |
·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 | 第18-27页 |
·ISO2631-1(1991) | 第19-23页 |
·ISO2631-1(1997) | 第23-24页 |
·我国的平顺性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本文的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ADAMS软件介绍 | 第28-36页 |
·ADAMS/View模块 | 第29-30页 |
·求解器模块(ADAMS/So1ver) | 第30-31页 |
·后处理模块(ADAMS/Postprocessor)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与分析模块(ADAMS/Insight) | 第32-34页 |
·轿车模块(ADAMS/Car) | 第34-35页 |
·轮胎模块(ADAMS/Tire) | 第35页 |
·ADAMS/Car Ride模块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轿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48页 |
·ADAMS/Car建模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动力传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刚性底盘及座椅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整车模型的装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汽车平顺性的分析 | 第48-63页 |
·引言 | 第48页 |
·随机干扰路面的生成 | 第48-50页 |
·平顺性随机干扰路面输入仿真 | 第50-55页 |
·平顺性随机水泥路面输入仿真 | 第51-53页 |
·平顺性随机沥青路面输入仿真 | 第53-55页 |
·平顺性脉冲路面输入仿真 | 第55-58页 |
·汽车前后悬架刚度与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汽车前后悬架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汽车前后悬架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汽车座椅刚度与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汽车轮胎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汽车平顺性的优化 | 第63-73页 |
·汽车平顺性改进 | 第63-64页 |
·近似D—最优设计的实现 | 第64-69页 |
·选择优化目标 | 第64页 |
·选择优化变量 | 第64页 |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64-66页 |
·进行优化设计 | 第66-69页 |
·悬架优化前后的对比 | 第69-72页 |
·平顺性随机沥青路面仿真结果对比 | 第69-71页 |
·平顺性随机水泥路面仿真结果对比 | 第71页 |
·平顺性脉冲路面仿真结果对比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