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900型流动式架桥机转向同步控制系统仿真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国内外高铁建设工程机械简介 | 第12-13页 |
·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课题简介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转向系统模型建立 | 第18-33页 |
·转向模式简介 | 第18-23页 |
·半八字转向模式 | 第18-20页 |
·八字转向模式 | 第20-21页 |
·横行转向模式 | 第21-22页 |
·斜行转向模式 | 第22页 |
·后车小斜行转向模式 | 第22-23页 |
·后车小八字转向模式 | 第23页 |
·轮组转向数学模型 | 第23-31页 |
·电磁比例阀的流量方程 | 第24-26页 |
·液压缸的负载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26-28页 |
·回转机构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电磁比例换向阀 | 第30页 |
·单个轮组转向开环系统模型 | 第30-31页 |
·单轮组转向系统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流动式架桥机转向系统控制策略 | 第33-43页 |
·控制策略 | 第33-36页 |
·等同控制 | 第33-34页 |
·主从控制 | 第34页 |
·等同——主从控制 | 第34-36页 |
·分段式 PID 控制器 | 第36页 |
·模糊 PID 控制器 | 第36-42页 |
·模糊 PID 控制器的结构 | 第37页 |
·模糊语言变量 | 第37-38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38-40页 |
·模糊控制规则 | 第40-42页 |
·解模糊化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转向系统仿真分析 | 第43-53页 |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3-49页 |
·PID 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43页 |
·分段式 PID 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43-44页 |
·模糊 PID 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44-48页 |
·三个轮组的转向同步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阶跃响应 | 第49页 |
·斜坡响应 | 第49-50页 |
·带上限的斜坡响应 | 第50-51页 |
·干扰信号响应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电控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53-64页 |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53-56页 |
·CAN 总线网络搭建 | 第53-54页 |
·控制器简介 | 第54-55页 |
·显示器简介 | 第55-56页 |
·控制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1页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56-58页 |
·软件功能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显视器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现场数据采集处理 | 第61-63页 |
·现场数据的采集 | 第61-62页 |
·现场曲线与仿真曲线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