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0. 绪论 | 第15-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 ·访谈调查法 | 第24-25页 |
|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25页 |
| ·基本思路 | 第25页 |
| ·逻辑结构 | 第2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5-26页 |
| 1.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6-32页 |
| ·经济伦理学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 ·伦理学与经济伦理学 | 第26-27页 |
| ·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 第27页 |
| ·道德与职业道德理论 | 第27-29页 |
| ·道德的本质 | 第27-28页 |
| ·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功能 | 第28-29页 |
| ·财经职业道德理论 | 第29-32页 |
| ·财经职业道德的内涵 | 第29-30页 |
| ·财经职业道德的功能 | 第30-31页 |
| ·经济伦理学与财经职业道德的关系 | 第31-32页 |
| 2.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 第32-38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 第33-34页 |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 第33页 |
|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 第33-34页 |
| ·培养学生遵守行业规则 | 第34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34-37页 |
| ·普及经济伦理学相关基本理论 | 第34-35页 |
| ·掌握正确的财经职业道德知识 | 第35页 |
| ·树立坚定的财经职业道德信念 | 第35-36页 |
| ·培养良好的财经职业道德决策能力 | 第36-37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 第37-38页 |
| 3.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模糊、观念滞后 | 第39-40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研究体系尚未形成 | 第40-41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方法落后 | 第41-42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第42-44页 |
| 4. 加强和改进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44-55页 |
| ·更新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 第44-45页 |
| ·明确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 第45-46页 |
| ·完善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 第46-49页 |
| ·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 第46-47页 |
|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 第47-48页 |
|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 第48-49页 |
| ·丰富和创新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 | 第49-51页 |
| ·丰富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 第49-50页 |
| ·创新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 第50-51页 |
| ·加强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 第51-52页 |
| ·加强财经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 第51-52页 |
| ·提升财经类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 第52页 |
| ·建立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 第52-55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评价 | 第53页 |
|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效果评价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