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一、导论 | 第11-21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1. 关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3-15页 |
| 2. 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 3. 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6-17页 |
| 4. 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 (五) 相关概念梳理 | 第18-21页 |
| 1.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8页 |
| 2.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 第18-20页 |
| 3. “适应性” | 第20-21页 |
| 二、中职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考察——以湖北省石首市为例 | 第21-33页 |
| (一)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1-25页 |
| 1. 石首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 2.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 (二)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 第25-33页 |
| 1.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 第25-27页 |
| 2.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 第27-31页 |
| 3. 石首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 第31-33页 |
| 三、中职教育难以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3-39页 |
| (一) 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观念的误区 | 第33-34页 |
| (二) 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不到位 | 第34-36页 |
| 1. 地方政府部门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 | 第34-35页 |
| 2. 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 第35页 |
| 3. 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监督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 (三) 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因素 | 第36-39页 |
| 1. 办学目标不明确 | 第36-37页 |
| 2. 学校办学条件与质量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 3. 专业设置未考虑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8-39页 |
| 四、增强中职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的建议 | 第39-51页 |
| (一) 政府应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 第39-42页 |
| 1.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转变认识上的误区 | 第39-40页 |
| 2. 持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 第40-41页 |
| 3. 逐步实行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 | 第41-42页 |
| (二) 着力扭转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的困局 | 第42-45页 |
| 1.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面 | 第42页 |
| 2. 合理分配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 | 第42-43页 |
| 3. 对劳动就业市场进行监督,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 第43-44页 |
| 4. 为在本地就业及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和资助 | 第44-45页 |
| (三) 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 第45-48页 |
| 1. 明确办学目标 | 第45页 |
| 2.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实力 | 第45-47页 |
| 3. 增进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 | 第47-48页 |
| (四) 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 | 第48-51页 |
| 1. 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应政策环境与合作机制 | 第48-49页 |
| 2. 学校与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一 | 第56-57页 |
| 附录二 | 第57-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