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农民工 | 第15页 |
·市民 | 第15-16页 |
·农民工市民化 | 第16页 |
·可行能力理论内涵 | 第16-18页 |
·政治自由 | 第16-17页 |
·经济条件 | 第17页 |
·社会机会 | 第17页 |
·透明性保证 | 第17-18页 |
·防护性保障 | 第18页 |
·可行能力理论对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借鉴意义 | 第18-20页 |
·赋予了农民工平等的政治参与身份 | 第18页 |
·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经济能力 | 第18-19页 |
·保障了农民工公平的社会机会 | 第19页 |
·多元信息的公开促进了农民工知情权 | 第19页 |
·保障了农民工的生存权利 | 第19-20页 |
2 石家庄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问题 | 第20-30页 |
·石家庄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 第20-23页 |
·石家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 第20-22页 |
·石家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 | 第22-23页 |
·石家庄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 第23-30页 |
·农民工政治权益保障缺失 | 第23-24页 |
·农民工定居城市存在经济障碍 | 第24-26页 |
·农民工就业机会不平等 | 第26-27页 |
·信息能力弱,农民工权益受损严重 | 第27-28页 |
·农民工缺少防护性保障 | 第28-30页 |
3 石家庄农民工市民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9页 |
·政治因素:相关政治制度的不健全 | 第30-31页 |
·二元户籍制度的不合理 | 第30-31页 |
·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 | 第31页 |
·经济因素:经济条件不完善 | 第31-33页 |
·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的限制 | 第31-32页 |
·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 | 第32-33页 |
·社会机会因素:社会机会被剥夺 | 第33-35页 |
·二元就业制度的不健全 | 第33-34页 |
·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不均等 | 第34-35页 |
·透明性因素:信用缺失与信息供给的不对称 | 第35-37页 |
·用人单位信用的缺失 | 第35-36页 |
·信息供给与共享不对称 | 第36-37页 |
·保障性因素: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 第37-39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 第37-38页 |
·管理服务的缺位 | 第38-39页 |
4 完善石家庄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 第39-48页 |
·保障政治自由 | 第39-40页 |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平等身份 | 第39-40页 |
·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疏通利益表达渠道 | 第40页 |
·改善经济条件,为市民化提供经济基础 | 第40-43页 |
·降低农民工生活成本 | 第41-42页 |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 | 第42-43页 |
·提供平等的社会机会 | 第43-44页 |
·改革就业制度,增加就业机会 | 第43页 |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3-44页 |
·加强信息建设,提高透明性保证 | 第44-45页 |
·规范劳动合同,加强信用建设 | 第44页 |
·加强信息建设,保障信息公开透明 | 第44-45页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5-48页 |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 | 第45-46页 |
·建立农民工社会救济体系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