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形成原因 | 第15-27页 |
第一节 “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 第15-22页 |
一、 价值观多元化但价值取向自我化 | 第15-16页 |
二、 理想信念存在但功利思想严重 | 第16-17页 |
三、 知识广博但适应能力差 | 第17-18页 |
四、 自信张扬但经济独立意识薄弱 | 第18-19页 |
五、 敢于竞争但抗挫能力差 | 第19-20页 |
六、 信息生活网络化但网络依赖性强 | 第20-21页 |
七、 富有自我意识但社会责任感薄弱 | 第21-22页 |
第二节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22-26页 |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学校环境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7-55页 |
第一节 教育主体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49页 |
一、 教育者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43页 |
二、 受教育者主体性方面 | 第43-49页 |
第二节 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一、 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 | 第49-50页 |
二、 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一、 教育形式单一 | 第52-53页 |
二、 教育方式创新性不足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加强“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55-87页 |
第一节 提升教育者主体性 | 第55-70页 |
一、 加强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能力 | 第56-59页 |
二、 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性功能 | 第59-64页 |
三、 双向互动的引导性 | 第64-70页 |
第二节 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 第70-75页 |
一、 全面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70-72页 |
二、 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72-75页 |
第三节 注重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 第75-78页 |
一、 增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 第75-76页 |
二、 增强教育内容的社会性 | 第76-77页 |
三、 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 第77-78页 |
第四节 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 第78-86页 |
一、 “轨道式”教育 | 第78-80页 |
二、 创新社会实践形式 | 第80-82页 |
三、 学会自我教育 | 第82-83页 |
四、 注重激励方法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