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生产要素投入优化及成本降低的潜力估计
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2.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2.1 农业供给侧改革 | 第10页 |
2.2 生产成本国际比较 | 第10-12页 |
2.3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4 生产效率估算 | 第13页 |
2.5 文献研究评述 | 第13-15页 |
3.我国小麦贸易与价格走势 | 第15-18页 |
3.1 我国小麦贸易 | 第15-16页 |
3.2 我国小麦价格走势 | 第16-18页 |
4.估计方法和指标选择 | 第18-22页 |
4.1 最少养分定律 | 第18页 |
4.2 数据包络分析 | 第18页 |
4.3 投入导向效率分解 | 第18-19页 |
4.4 产出导向效率分解 | 第19-20页 |
4.5 指标选择 | 第20-22页 |
5.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22-60页 |
5.1 投入导向结果分析 | 第22-42页 |
5.1.1 规模报酬变化 | 第22-24页 |
5.1.2 综合技术效率变化 | 第24-26页 |
5.1.3 纯技术效率变化 | 第26-28页 |
5.1.4 规模效率变化 | 第28-30页 |
5.1.5 投入径向调整 | 第30-32页 |
5.1.6 播种面积松弛调整 | 第32-34页 |
5.1.7 劳动力投入松弛调整 | 第34-36页 |
5.1.8 机械作业松弛调整 | 第36-38页 |
5.1.9 排灌松弛调整 | 第38-40页 |
5.1.10 氮肥投入松弛调整 | 第40-42页 |
5.2 产出导向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5.2.1 规模报酬变化 | 第42-44页 |
5.2.2 综合技术效率变化 | 第44-46页 |
5.2.3 纯技术效率变化 | 第46-48页 |
5.2.4 规模效率变化 | 第48-50页 |
5.2.5 小麦产量增产潜力 | 第50-52页 |
5.3 问题主产区综合分析 | 第52-58页 |
5.3.1 河北省 | 第52-54页 |
5.3.2 山东省 | 第54-56页 |
5.3.3 江苏省 | 第56-58页 |
5.4 要素优化效果估计 | 第58-60页 |
6.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60-61页 |
6.1.1 小麦高产地集中稳定 | 第60页 |
6.1.2 规模报酬呈现动态变化 | 第60页 |
6.1.3 技术效率稳定较高水平 | 第60页 |
6.1.4 各省径向调整差异大 | 第60-61页 |
6.1.5 松弛调整要素集中 | 第61页 |
6.1.6 主产区要素调整差异较大 | 第61页 |
6.2.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6.2.1 大部分主产区需要技术更新 | 第61-62页 |
6.2.2 要分省进行要素投入优化 | 第62页 |
6.2.3 提高政府补贴力度 | 第62-63页 |
6.2.4 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 | 第63页 |
6.2.5 推进规模化种植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ABSTRACT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