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新郑市为例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第8-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4.1 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演变第10页
        1.4.2 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因素研究第10-12页
        1.4.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理论及方法研究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页
        1.5.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6 文章结构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6.1 文章结构第14页
        1.6.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相关概念第16页
        2.1.2 理论基础第16-18页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第18-22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8-20页
        3.1.1 自然地理条件第18页
        3.1.2 社会经济条件第18-20页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0-22页
        3.2.1 研究单元处理第20页
        3.2.2 DEM数据处理第20-22页
4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第22-26页
    4.1.农村居民点总体结构变化第22-23页
    4.2 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分析第23-24页
    4.3 农村居民点现状布局问题第24-26页
5 农村居民点理想模型设计第26-28页
    5.1 耕作半径设计第26页
    5.2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第26页
    5.3 农村居民点模型设计第26-28页
6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评价第28-36页
    6.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8-30页
        6.1.1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第28页
        6.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8-30页
    6.2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静态适宜性评价第30-32页
        6.2.1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静态评价计算方法第30页
        6.2.2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静态评价结果第30-32页
    6.3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动态适宜性评价第32-36页
        6.3.1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动态评价计算方法第32页
        6.3.2 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迭代算法第32-33页
        6.3.3 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动态评价结果第33-36页
7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及分类整治第36-39页
    7.1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原则第36页
    7.2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第36-37页
    7.3 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措施第37-39页
8 结论及展望第39-41页
    8.1 结论第39页
    8.2 研究展望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Abstract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联机软件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我国小麦生产要素投入优化及成本降低的潜力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