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普通混凝土井字梁楼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常规预应力井字梁楼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无梁楼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密肋楼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结构分析方法 | 第18页 |
·学术构想与思路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梁结构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20-36页 |
·概述 | 第20页 |
·预应力等效荷载法 | 第20-23页 |
·预应力作用概述 | 第20-21页 |
·常用预应力筋线形和相应等效荷载 | 第21-23页 |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结构竖向荷载下受力分析 | 第23-28页 |
·计算案例介绍 | 第23-26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8页 |
·新型预应力格梁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位移和应力分析 | 第28-30页 |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结构抗侧力分析 | 第30-35页 |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梁结构抗侧力算例 | 第30-33页 |
·ANSYS计算分析 | 第33-34页 |
·PMSAP计算分析 | 第34页 |
·两种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ANSYS混凝土塑性分析理论 | 第36-46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37-40页 |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37-39页 |
·钢筋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9-40页 |
·非线性求解问题 | 第40-44页 |
·结构非线性分析分类 | 第40页 |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40-43页 |
·收敛标准 | 第43-44页 |
·预应力模拟方式 | 第44-46页 |
第4章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梁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46-55页 |
·概述 | 第46页 |
·模型概况 | 第46-49页 |
·竖向破坏荷载下结构裂缝开展规律 | 第49-52页 |
·应力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新型大柱网预应力格梁结构侧力作用下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55-72页 |
·概述 | 第55页 |
·有限元模型描述 | 第55-56页 |
·单层单跨新型预应力格梁结构塑性分析 | 第56-63页 |
·裂缝开展过程 | 第56-58页 |
·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分析 | 第58-61页 |
·结构反映和抗震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单跨两层新型预应力格梁结构塑性分析 | 第63-67页 |
·裂缝开展过程 | 第63-65页 |
·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分析 | 第65-66页 |
·结构反映和抗震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单层两跨新型预应力格梁结构塑性分析 | 第67-71页 |
·裂缝开展过程 | 第67-69页 |
·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分析 | 第69-70页 |
·结构反映和抗震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新型预应力格梁结构设计理论分析 | 第72-78页 |
·板和柱帽设计相关问题 | 第72-74页 |
·板厚 | 第72页 |
·板的配筋 | 第72-73页 |
·柱帽 | 第73-74页 |
·梁设计相关问题 | 第74-75页 |
·梁的尺寸 | 第74页 |
·梁的配筋 | 第74-75页 |
·柱设计相关问题 | 第75-76页 |
·柱的尺寸 | 第75-76页 |
·柱的配筋 | 第76页 |
·抗震设计问题 | 第76-78页 |
第7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78-80页 |
·工程概况 | 第78页 |
·工程图片 | 第78-80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方向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