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9-16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9页 |
二、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第二节 国外刑事和解制度 | 第11-14页 |
第三节 我国司法实践及法律规定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本身面临的批评 | 第16-18页 |
一、 可能造成权力与权利的滥用 | 第16页 |
二、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造成的冲击 | 第16-17页 |
三、 对犯罪预防功能的削弱 | 第17页 |
四、 导致刑法民法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现存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 刑事和解的设置范围过窄 | 第18-19页 |
二、 刑事和解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2-3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 第22-26页 |
一、 特殊主体犯罪案件应特别适用 | 第22-23页 |
二、 轻刑案件范围应适当放宽 | 第23页 |
三、 重刑案件应区分适用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刑事和解协议的履行方式 | 第30-32页 |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 | 第32-34页 |
第六节 刑事和解的配套机制 | 第34-37页 |
一、 改造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第34-35页 |
二、 重构案件考核制度 | 第35页 |
三、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 第35-36页 |
四、 建立贫困救助制度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