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集体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一、集体公益林 | 第12-15页 |
(一) 林业分类经营 | 第12-13页 |
(二) 生态公益林 | 第13-14页 |
(三) 公益林与集体公益林 | 第14页 |
(四) 集体公益林与集体商品林 | 第14-15页 |
二、集体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 | 第15-18页 |
(一) 集体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15-17页 |
(二) 集体公益林管理法律制度评价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 | 第18-28页 |
一、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现状 | 第18-21页 |
(一) 生态补偿概念的演进 | 第18-20页 |
(二) 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现行法律定 | 第20-21页 |
二、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现存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补偿标准偏低 | 第21-22页 |
(二) 补偿标准不科学 | 第22-23页 |
(三) 补偿标准未与管护效果相结合 | 第23-24页 |
(四) 生态补偿供给主体单一 | 第24页 |
三、完善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议 | 第24-28页 |
(一)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供给主体体系 | 第25-26页 |
(二) 实现补偿标准的科学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 | 第28-35页 |
一、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概述 | 第28-30页 |
(一) 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 | 第28-29页 |
(二) 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沿革 | 第29-30页 |
(三) 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现行法律规定 | 第30页 |
二、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一) 采伐限额编制不合理 | 第31-32页 |
(二) 采伐监管执行不到位 | 第32-33页 |
三、完善集体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建议 | 第33-35页 |
(一) 科学编制采伐限额 | 第33页 |
(二) 加强采伐监管 | 第33-34页 |
(三) 完善采伐公示制度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集体公益林管护制度 | 第35-41页 |
一、集体公益林管护制度概述 | 第35-37页 |
(一) 集体公益林管护与国有公益林管护 | 第35-36页 |
(二) 管护人员权利和义务 | 第36页 |
(三) 集体公益林管护模式 | 第36-37页 |
二、集体公益林管护制度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一) 管护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 | 第37页 |
(二) 履行管护义务的利益保障不足 | 第37-38页 |
(三) 管护效果未得到有效保障 | 第38页 |
三、完善集体公益林管护制度的建议 | 第38-41页 |
(一) 健全利益保障制度 | 第38-39页 |
(二) 完善责任制度 | 第39-41页 |
第五章 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制度 | 第41-49页 |
一、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制度实施概况 | 第41-44页 |
(一) 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的概念 | 第41页 |
(二) 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实施必要性 | 第41-43页 |
(三) 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实施情况 | 第43-44页 |
二、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实施的现状分析 | 第44-46页 |
(一) 政策性保险法律法规缺位 | 第44-45页 |
(二) 保险公司经营积极性不高 | 第45页 |
(三) 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未充分体现分类经营 | 第45页 |
(四) 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45-46页 |
三、完善集体公益林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46-49页 |
(一)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6-47页 |
(二) 体现分类经营理念 | 第47页 |
(三) 完善配套措施 | 第47-48页 |
(四)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作用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