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的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丙型肝炎病毒介绍 | 第11-13页 |
·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 第11-12页 |
·HCV病毒在肝细胞的复制过程 | 第12页 |
·HCV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NS5A基因的结构和定位 | 第13-16页 |
·NS5A功能与作用 | 第16页 |
·USF概述 | 第16-20页 |
·USF2的结构 | 第16-17页 |
·USF2的功能与疾病发生 | 第17-20页 |
·USF2的自我剪切 | 第17-19页 |
·USF2与细胞增殖 | 第19页 |
·USF2与糖脂代谢 | 第19-20页 |
·USF2与肾脏疾病 | 第20页 |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20-24页 |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 第21-24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Y2H system) | 第21-22页 |
·GST融合蛋白沉降(GST Pull-Down)技术 | 第22-23页 |
·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ation)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44页 |
·材料 | 第26-33页 |
·菌株、细胞系和质粒 | 第26-27页 |
·菌株 | 第26-27页 |
·细胞系 | 第27页 |
·质粒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29页 |
·试剂和酶 | 第29页 |
·主要缓冲液 | 第29-32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44页 |
·引物序列 | 第33页 |
·基因扩增体系 | 第33页 |
·基因扩增条件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高效率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4页 |
·大肠杆菌的快速转化 | 第34页 |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 | 第34-35页 |
·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5页 |
·碱裂解法抽提质粒DNA | 第35页 |
·商业化试剂盒抽提质粒DNA | 第35页 |
·质粒酶切 | 第35页 |
·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 | 第35-36页 |
·免疫印记检测表达蛋白 | 第36-37页 |
·HEK293细胞的复苏 | 第37页 |
·HEK293细胞的冻存 | 第37页 |
·哺乳动物细胞系HEK293的组织培养 | 第37页 |
·哺乳动物细胞的转染 | 第37-38页 |
·应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人类肝脏有限cDNA文库的步骤 | 第38-40页 |
·有限5×cDNA文库的制备 | 第38页 |
·酵母菌的质粒DNA的小量转化 | 第38页 |
·酵母菌的人类肝脏cDNA文库转化 | 第38-39页 |
·啤酒酵母中质粒DNA的抽提 | 第39页 |
·一步法转化酵母 | 第39页 |
·酵母大平板的影印 | 第39-40页 |
·酵母LacZ显色 | 第40页 |
·GST pull down步骤 | 第40-42页 |
·免疫共沉淀步骤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酵母双杂交结果 | 第44-48页 |
·NS5A domainⅡ-Ⅲ和Ⅲ自身激活作用的检测 | 第44页 |
·以NS5A domainⅡ-Ⅲ和Ⅲ为“诱饵”的筛库结果 | 第44页 |
·Blast序列比对结果 | 第44-45页 |
·在二缺平板SC-Leu-Trp筛选结果 | 第45-47页 |
·酵母LacZ显色结果 | 第47-48页 |
·NS5AdomainⅡ-Ⅲ,Ⅲ和USF2全长基因的扩增 | 第48-50页 |
·GST-pulldown结果 | 第50-52页 |
·NS5AdomainⅡ-Ⅲ和Ⅲ与USF2的相互作用对GST-pull down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0页 |
·NS5AdomainⅡ-Ⅲ,Ⅲ与USF2的原核表达纯化结果 | 第50-52页 |
·GST-pull down | 第52页 |
·免疫共沉淀验证NS5A与USF2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2-54页 |
4 讨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HCV NS5A domainⅡ-Ⅲ与USF2的相互作用 | 第54页 |
·HCV NS5A domainⅡ-Ⅲ与USF2相互作用的生理意义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