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选题来源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6页 |
·创业板市场风险分析 | 第12-15页 |
·创业板市场风险对会计持续经意假设的影响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国外创业板研究现状概述 | 第17-19页 |
·我国创业板市场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论文的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难点 | 第23-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关于创业板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 | 第25-32页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5-28页 |
·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 | 第25-26页 |
·有效市场成立条件 | 第26-27页 |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与会计信息 | 第27-28页 |
·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反映方式 | 第28-30页 |
·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ERC 数值正相关 | 第28-29页 |
·盈余反映系数(ERC)的计算 | 第29-30页 |
·创业板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 | 第30-31页 |
·提出假设 | 第31-32页 |
第3章 关于创业板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I):常用方法 | 第32-46页 |
·实证过程 | 第32-41页 |
·样本选择 | 第32-33页 |
·数据的加工整理 | 第33-35页 |
·实证及结果 | 第35-41页 |
·实证结论 | 第41-42页 |
·分析评价 | 第42-46页 |
·实证过程的分析评价 | 第42-44页 |
·对实证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 第44-46页 |
第4章 关于创业板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II):改进方法 | 第46-59页 |
·样本选择 | 第46-48页 |
·创业板样本选择 | 第46-47页 |
·深市主板样本选择 | 第47-48页 |
·数据的加工整理 | 第48-49页 |
·累计超额股票回报率(CAR)计算 | 第48页 |
·未预期盈余率的确定 | 第48-49页 |
·实证及结果 | 第49-57页 |
·统计性描述 | 第49-55页 |
·实证过程 | 第55-57页 |
·实证结论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0-62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0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1:第三章实证过程创业板个股ERC 计算表 | 第64-68页 |
附录2:第四章实证过程创业板个股ERC 计算表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