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 前言 | 第8-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课程实施的定义 | 第9页 |
2.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综述 | 第9-11页 |
3.教材方面的综述 | 第11-13页 |
4.教材调适的相关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5页 |
2.选择访谈对象的依据 | 第15-16页 |
3.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L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调适活动及分析 | 第17-25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二) 教师对教材调适的认识 | 第17-18页 |
(三) 教师教材调适的依据 | 第18-21页 |
1.课程标准 | 第18-19页 |
2.学生的实际需求 | 第19页 |
3.教师自身和学校环境 | 第19-20页 |
4.考试评价制度 | 第20-21页 |
(四) 教师教材调适的策略 | 第21-25页 |
1.调适教学内容 | 第21-23页 |
2.调适教学目标 | 第23-24页 |
3.调适教学方法 | 第24-25页 |
三、 L 小学教师教材调适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 教师教材调适的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1.课程标准 | 第25页 |
2.学生的反馈信息 | 第25-26页 |
3.适合教师 | 第26页 |
4.学科本身特点 | 第26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教材本身的问题 | 第26-27页 |
2.环境问题 | 第27页 |
3.教师自身的问题 | 第27页 |
4.学生方面的问题 | 第27-28页 |
四、 L 小学教师教材调适的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一) 教师自身因素 | 第28-29页 |
1.教师的教材观 | 第28-29页 |
2.教师的个性因素 | 第29页 |
3.教师的态度因素 | 第29页 |
(二) 学生因素 | 第29-31页 |
1.学生的实际需求 | 第29-30页 |
2.学生的反馈信息 | 第30-31页 |
3.学生的兴趣 | 第31页 |
(三) 学校环境因素 | 第31页 |
(四) 考试评价制度因素 | 第31-33页 |
五、 促进农村教师教材调适活动的建议 | 第33-36页 |
(一) 增强课程意识、转变已有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 | 第33页 |
(二)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 第33-34页 |
(三) 让学生参与教材调适的过程 | 第34页 |
(四) 重视教师的各种培训 | 第34-35页 |
(五) 改革评价标准 | 第35页 |
(六) 注重反思与交流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