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源起 | 第10-12页 |
(一) 社会转型期师德教育的紧迫性 | 第10-11页 |
(二) 对未来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 | 第12-14页 |
(一) 研究对象和样本 | 第13页 |
(二) 问卷编制 | 第13-14页 |
(三) 数据统计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5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 对于当代教育改革中师德教育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对于高师院校师德建设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三) 对于我国师范生师德教育现状的研究 | 第17-2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 道德 | 第21-22页 |
(二) 师德 | 第22-23页 |
(三) 师德教育 | 第23页 |
(四) 高师院校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一、从哲学角度,论威尔逊的道德哲学和师德教育 | 第25-26页 |
二、从伦理学角度,论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师德教育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一、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内容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一) 师范生师德教育内容的调查结果 | 第28-29页 |
(二) 师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二、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方法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一) 师范生师德教育方法的调查结果 | 第30-31页 |
(二) 师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途径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一) 师范生师德教育途径的调查结果 | 第32-33页 |
(二) 师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四、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效果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一) 师范生师德教育效果的调查结果 | 第33-34页 |
(二) 师德教育效果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36-37页 |
(一) 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导致师范生价值取向的偏差 | 第36页 |
(二) 高校扩招导致师范生师范性降低 | 第36页 |
(三) 社会对师德教育的关注不够导致师范生对师德缺乏认知 | 第36-37页 |
二、学校因素 | 第37-38页 |
(一) 师德教育制度不完善 | 第37页 |
(二) 师德教育落实不到位 | 第37-38页 |
(三) 师德教育管理、监督乏力 | 第38页 |
三、个人因素 | 第38-40页 |
(一) 个体道德素质不高 | 第38页 |
(二) 对师德学习缺乏动力支持 | 第38页 |
(三) 对师德规范的领悟缺乏从他律到自律的深化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师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40-44页 |
一、整合高校师德培养环境 | 第40页 |
(一)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 第40页 |
(二)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民主校园 | 第40页 |
二、完善高校师德教育体系 | 第40-42页 |
(一) 创新师德教育内容 | 第41页 |
(二) 优化师德教育方法 | 第41页 |
(三) 拓宽师德教育途径 | 第41-42页 |
(四) 注重师德教育实效 | 第42页 |
三、促进师范生道德自律 | 第42-44页 |
(一) 深化师范生的职业情感 | 第42-43页 |
(二) 指导师范生的“道德自证”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