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时空融合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现象与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图表索引第11-19页
1 绪论第19-39页
   ·缘起:中国建筑特色思辨第19-21页
     ·中国建筑的现实第19-20页
     ·中国特色的思辨第20-21页
   ·目的:传统建筑研究补弱第21-24页
     ·研究弱点:时间的缺位第21-22页
     ·时空结合:科学的态度第22-24页
   ·意义:发掘传统重视时间第24-25页
   ·范畴:观念择选与建筑框定第25-29页
     ·时空观念之择选第25-28页
     ·传统建筑之框定第28-29页
   ·方法:史论象质多样结合第29-31页
   ·内容:传统建筑之时空特征第31-32页
     ·内容组织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页
   ·界说:时间空间建筑第32-36页
     ·概念界说:时间与空间第32-34页
     ·关系界说:时空与建筑第34-36页
   ·小结第36-37页
 附图:论文内容与组织框图第37-39页
上篇:时空融合背景第39-83页
 2 传统建筑特征的时空融合观念背景第39-65页
   ·时空融合观念的初始成形第39-45页
     ·主要成因第39-41页
     ·认知历程第41-45页
   ·时空融合观念的主要观点第45-55页
     ·时空关系:时空一体第45-48页
     ·时空状态:时空流变第48-51页
     ·时空价值:时空义理第51-53页
     ·时空地位:以时为重第53-55页
   ·时空融合观念的独特特征第55-64页
     ·特征之一:整体第55-57页
     ·特征之二:唯象第57-59页
     ·特征之三:感性第59-62页
     ·特征之四:重时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3 时空融合观对传统建筑的文化影响第65-83页
   ·古代科学中时空融合观对建筑的影响第65-68页
     ·天文中时空融合的影响第65-67页
     ·历法中时空融合的影响第67页
     ·风水中时空融合的影响第67-68页
   ·哲学思想中时空融合观对建筑的影响第68-75页
     ·古代玄学中时空融合的影响第69-71页
     ·儒道释哲学中时空融合的影响第71-75页
   ·艺术创作中时空融合观对建筑的影响第75-81页
     ·传统书画的时空表达:动为主旨第75-78页
     ·传统文学的时空表达:借时感怀第78-79页
     ·传统音乐的时空文化:时空之声第79-80页
     ·舞蹈戏曲的时空文化:流动虚灵第80-81页
   ·小结第81-83页
中篇:时空融合现象第83-203页
 4 时空融合现象(一):时空合和第85-125页
   ·建筑图式仿拟时空之合构第85-105页
     ·仿天文时空合和结构第85-102页
     ·拟神话时空合和体系第102-105页
   ·建筑功能观照时空之合象第105-113页
     ·高台伟构:观测时空合和现象第105-109页
     ·宫室明堂:照应时空合和现象第109-113页
   ·建筑方位依循时空之合律第113-123页
     ·辨方位依循时空合和规律第113-119页
     ·定朝向依循时空合和规律第119-120页
     ·择“地中”依循时空合和规律第120-123页
   ·小结第123-125页
 5 时空融合现象(二):时空流变第125-177页
   ·时空流变概说第125-129页
     ·时空流变的秩序性第125-127页
     ·时空流变的延展性第127-128页
     ·时空流变的节奏性第128-129页
   ·传统建筑中的时空秩序性现象第129-155页
     ·“线”组织中的时空秩序性第129-149页
     ·“框”布局下的时空秩序性第149-155页
   ·传统建筑中的时空延展性现象第155-169页
     ·“界”开合出的时空延展性第155-164页
     ·“生”持续成的时空延展性第164-169页
   ·传统建筑中的时空节奏性现象第169-174页
     ·空间要素构成的时空节奏性第169-171页
     ·空间尺度构成的时空节奏性第171-172页
     ·空间意象构成的时空节奏性第172-174页
   ·小结第174-177页
 6 时空融合现象(三):时空义理第177-203页
   ·传统建筑中的天道时空义理第177-196页
     ·象数顺应天时第177-186页
     ·等级暗合时序第186-188页
     ·异质反映阴阳第188-196页
   ·传统建筑中的生命时空义理第196-201页
     ·生命时空义理第196页
     ·传统园林中的生命时空义理第196-200页
     ·传统院落中的生命时空义理第200-201页
   ·小结第201-203页
下篇:时空融合特征第203-261页
 7 时空融合观念下的传统建筑特征归纳第203-247页
   ·时空融合观下的传统建筑特征表现第203-212页
     ·整体特征第203-205页
     ·唯象特征第205-206页
     ·感性特征第206-209页
     ·重时特征第209-212页
   ·时空融合观下的传统建筑特征要素第212-228页
     ·两大要素类型第212-213页
     ·时间性的“象”要素第213-223页
     ·空间性的“体”要素第223-228页
   ·时空融合观下的传统建筑特征构成第228-235页
     ·时空动静互观第229-231页
     ·时空序列互感第231-232页
     ·时空气韵互通第232-233页
     ·时空意象互拟第233-235页
   ·时空融合观下的传统建筑特征意义第235-245页
     ·天人合一第235-238页
     ·和谐意识第238-239页
     ·诗意栖居第239-245页
   ·小结第245-247页
 8 结语第247-261页
   ·结论第247-248页
     ·结论一第247页
     ·结论二第247-248页
     ·结论三第248页
   ·启示第248-256页
     ·关注时空关系第249-251页
     ·重视时间因素第251-252页
     ·再现时空表达第252-253页
     ·传承时空精神第253-256页
   ·创新点第256-257页
     ·研究角度上的创新第256页
     ·研究方式上的创新第256页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第256-257页
     ·研究目的上的创新第257页
   ·局限第257-258页
     ·关于时空观内容的局限第257页
     ·关于文献与案例的局限第257-258页
     ·关于建筑中时间的局限第258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258-261页
     ·以时空为视角的中国建筑研究第258-259页
     ·以时空为视角的中国城市研究第259-261页
致谢第261-263页
参考文献第263-271页
附录第271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71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城市-建筑-雕塑:人居环境的空间美学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低温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生成机理的构建及多维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