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及其在冰箱装配中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综述 | 第14页 |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综述 | 第14-15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综述 | 第15页 |
·混流装配线投产排序问题综述 | 第15-16页 |
·装配线平准化问题求解方法综述 | 第16-17页 |
·冰箱装配线改善综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问题描述 | 第20-32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概念 | 第20-24页 |
·装配线 | 第20-21页 |
·双边装配线 | 第21-22页 |
·混流装配线 | 第22-23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 | 第23-24页 |
·混流装配线平准化问题 | 第24-27页 |
·混流装配线平准化常用术语 | 第25-26页 |
·混流装配线平准化的优化目标 | 第26-27页 |
·混流装配线平准化的约束条件 | 第27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问题 | 第27-31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常用术语 | 第30-31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模型建立 | 第32-43页 |
·引论 | 第32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衡模型建立 | 第32-39页 |
·平衡模型建立时考虑作业元素操作方位影响 | 第32-33页 |
·平衡模型建立时考虑工作站延迟时间影响 | 第33-34页 |
·平衡模型建立时考虑并发操作影响 | 第34-35页 |
·平衡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35-39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投产排序模型建立 | 第39-42页 |
·投产排序模型建立时考虑产品影响 | 第39-40页 |
·投产排序模型建立时考虑其它影响 | 第40-41页 |
·投产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模型求解 | 第43-54页 |
·引论 | 第43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3-48页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4页 |
·遗传算法原理与运算流程 | 第44-48页 |
·双边混流装配线平准化模型求解算法 | 第48-53页 |
·平衡模型的计算流程 | 第48-52页 |
·投产排序模型的计算流程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冰箱装配线平准化实例 | 第54-69页 |
·实例描述 | 第54-59页 |
·公司背景 | 第54页 |
·问题提出 | 第54-59页 |
·冰箱箱体装配线平准化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59-62页 |
·冰箱箱体装配线平准化模型建立 | 第59-61页 |
·冰箱箱体装配线平准化模型求解方法 | 第61-62页 |
·算法平台选取 | 第62页 |
·实例计算流程确定 | 第62-64页 |
·实例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冰箱箱体装配线平衡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冰箱箱体装配线投产排序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