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结冰对飞机性能的破坏 | 第13-15页 |
| ·迎风翼面结冰 | 第13-14页 |
| ·引擎进气道及其部件结冰 | 第14-15页 |
| ·驾驶舱玻璃、传感探头、天线结冰 | 第15页 |
| ·飞机结冰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 ·冰形 | 第15-16页 |
| ·液态水含量 | 第16页 |
| ·水滴直径 | 第16-17页 |
| ·局部水收集系数 | 第17-18页 |
| ·国内外飞机结冰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外结冰数值计算概况 | 第18-19页 |
| ·国内结冰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本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二维翼型表面结冰数值计算 | 第22-48页 |
| ·飞机结冰数值计算的一般方法 | 第22-23页 |
| ·二维求解域网格生成 | 第23-24页 |
| ·二维空气流场计算 | 第24-25页 |
| ·二维水滴撞击特性计算 | 第25-26页 |
| ·结冰表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 第26-35页 |
| ·边界层积分法 | 第26-29页 |
| ·结冰表面粗糙高度的计算 | 第29-31页 |
| ·附面层外边界上的气流速度计算 | 第31-33页 |
| ·边界层积分法计算LHTC 的一般步骤 | 第33-35页 |
| ·二维机翼表面结冰数学模型 | 第35-44页 |
| ·一维结冰模型 | 第35-40页 |
| ·二维结冰模型 | 第40-41页 |
| ·各项热流的计算 | 第41-42页 |
| ·二维机翼表面结冰模型的求解 | 第42-44页 |
| ·二维机翼结冰计算验证及分析 | 第44-47页 |
|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LHTC)的验证 | 第45页 |
| ·冰形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飞机三维复杂表面结冰模型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三维求解域网格划分 | 第49-50页 |
| ·三维流场和水滴撞击特性的计算 | 第50-51页 |
| ·三维空气流场计算 | 第50页 |
| ·三维水滴撞击特性计算(EULER 法) | 第50-51页 |
| ·三维复杂表面结冰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 ·二维机翼表面结冰模型 | 第51-52页 |
| ·三维物面结冰模型 | 第52-55页 |
| ·三维结冰算例及分析 | 第55-60页 |
| ·平直翼冰形验证 | 第55-56页 |
| ·MS-317 后掠翼冰形验证 | 第56-57页 |
| ·某飞机全机结冰数值计算 | 第57-60页 |
| ·本章结论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飞机三维机翼防冰热负荷计算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飞机结冰的防护方法简介 | 第61-62页 |
| ·三维表面防冰热负荷计算方法 | 第62-64页 |
| ·计算模型 | 第62页 |
| ·求解方法 | 第62-63页 |
| ·防冰表面与外界换热热流计算 | 第63页 |
| ·本文方法的特点 | 第63-64页 |
| ·算例及分析 | 第64-69页 |
| ·NACA0012 平直翼 | 第64-65页 |
| ·后掠翼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0-72页 |
| ·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 附录A 二维冰层推进过程及冰形结果对比 | 第78-81页 |
| A1. A 组算例冰层推进过程 | 第78-79页 |
| A2. B 组算例冰形结果对比 | 第79-81页 |
| 附录B 第3章 中算例结果(网格、流场、水滴撞击) | 第81-85页 |
| B1.N ACA0012 平直翼 | 第81-82页 |
| B2.M S-317 后掠翼 | 第82-83页 |
| B3.全机 | 第83-85页 |
| 附录C 第4章 中算例结果(网格、流场、水滴撞击)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