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5页 |
| ·基金会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7页 |
| ·高校教育基金会定义与宗旨 | 第17-22页 |
|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高校中的作用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历史与现状 | 第25-39页 |
| ·美国高校基金会的历史 | 第25-27页 |
| ·美国高校基金会的现状 | 第27-29页 |
| ·案例分析:耶鲁大学教育基金会 | 第29-39页 |
| ·捐赠来源 | 第30-31页 |
| ·捐赠项目 | 第31页 |
| ·捐赠政策 | 第31-32页 |
| ·捐赠基金的管理 | 第32-33页 |
| ·“耶鲁明天”项目 | 第33-39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现状 | 第39-48页 |
| ·国内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 第39-42页 |
| ·国内高校的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 第39-40页 |
| ·国内高校的教育基金会的基金初始规模 | 第40-41页 |
| ·国内高校的教育捐赠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41-42页 |
| ·国内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现状 | 第42-43页 |
| ·案例分析: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 第43-48页 |
| ·教育基金会的宗旨 | 第44页 |
| ·捐赠资金的来源 | 第44-45页 |
| ·捐赠项目 | 第45页 |
| ·基金会的管理与运作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 | 第48-57页 |
| ·宏观体制方面 | 第48-52页 |
| ·捐赠文化与社会助学传统 | 第48-50页 |
| ·社会制度保障 | 第50-52页 |
| ·微观运作与管理方面 | 第52-57页 |
| ·管理体制 | 第52-53页 |
| ·募捐机制 | 第53-54页 |
| ·资金运作机制 | 第54-55页 |
| ·监督机制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的启示 | 第57-60页 |
| ·发挥高校的品牌优势,利用广泛的校友资源 | 第57页 |
| ·完善税收减免制度 | 第57-58页 |
| ·加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监管制度建设 | 第58页 |
|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页 |
| ·提高高校教育基金会筹款效率和基金增值效率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