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运输服务贸易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运输服务贸易的含义 | 第9-10页 |
·运输服务贸易的分类 | 第10页 |
·运输服务贸易的特征 | 第10-11页 |
·运输服务贸易的作用 | 第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产生的正效应分析 | 第18-21页 |
·合作产生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 第18-20页 |
·合作产生的福利效应 | 第20页 |
·合作产生的扩大出口效应 | 第20-21页 |
·合作产生的动态效应 | 第21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产生的负效应分析 | 第21-22页 |
·合作促成自贸区内运输服务垄断的形成 | 第21-22页 |
·合作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运输服务水平的差距 | 第22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产生的净效应评判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国-东盟进行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基础 | 第23-30页 |
·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为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 | 第23页 |
·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为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 第23-24页 |
·各国经济增长迅速对运输服务需求量增加 | 第24-25页 |
·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25-28页 |
·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明显 | 第25-26页 |
·运输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 | 第26-28页 |
·各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为合作带来契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分析 | 第31-33页 |
·合作现状及特征分析 | 第33页 |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限制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运输服务贸易存在较多的壁垒 | 第34页 |
·某些东盟国家政治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 | 第34页 |
·产业结构相似性制约了货物贸易量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模式探讨 | 第36-44页 |
·中国-东盟海洋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模式 | 第36-39页 |
·各国港口要合理定位、专业分工以促进要素的优化配置 | 第36-37页 |
·各国要尽快规范托盘标准化、建立托盘共享系统 | 第37-38页 |
·各国要推进港口产业集群以实现规模经济 | 第38-39页 |
·各国的海洋运输要实现无缝对接 | 第39页 |
·中国-东盟公路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模式 | 第39-40页 |
·中国-东盟航空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模式 | 第40-42页 |
·双边航空公司的舱位互换合作 | 第40页 |
·双边航空公司的代码共享合作 | 第40-41页 |
·双边航空公司的SPA联运合作 | 第41-42页 |
·积极推进组建航空联盟 | 第42页 |
·中国-东盟国际多式联运运输服务贸易合作模式 | 第42-44页 |
·积极合作发展海铁联运模式 | 第42-43页 |
·其他国际多式联运模式 | 第43-44页 |
第六章 促进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44-50页 |
·促进中国-东盟海洋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44-45页 |
·加强完善港口及后方集疏运体系合作 | 第44页 |
·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通关便利化 | 第44-45页 |
·各国海运企业应积极实行联合经营 | 第45页 |
·中国与东盟要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 第45页 |
·促进中国-东盟公路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加强公路建设的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 | 第45-46页 |
·中国应加强对东盟国家公路建设的投资 | 第46页 |
·公路建设合作形式应该多样化 | 第46页 |
·促进中国-东盟航空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积极构建中国与东盟的航空运输安排 | 第47-48页 |
·完成与东盟的“区域天空开放”谈判并加以实施 | 第48页 |
·促进中国-东盟国际多式联运运输服务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合作建立国际多式联运的统一规则 | 第48-49页 |
·联合培育大型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 | 第49页 |
·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