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中国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0-15页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中国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分析第17-28页
 一、中国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表现第17-20页
  (一)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第17-18页
  (二) 本科生不如专科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好第18页
  (三) 大学生就业寻求稳定与寻求高报酬两种现象并存第18页
  (四) 大学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第18-19页
  (五) 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第19-20页
 二、中国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0-28页
  (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分析第20-23页
   1. 高校毕业人才数量的增加第20-21页
   2. 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及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第21-22页
   3. 学校就业部门的就业服务仍需完善第22-23页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原因分析第23-28页
   1. 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第23-24页
   2. 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第24-25页
   3.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第25-26页
   4.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观念特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第26-28页
第二章 解决中国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般理论第28-33页
 一、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理论第28-30页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辩证关系理论第28-29页
  (二) 劳动与生产相结合理论第29-30页
  (三) 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理论第30页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第30-33页
  (一) 就业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第31页
  (二) 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31-32页
  (三)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第32-33页
第三章 解决中国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第33-39页
 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第33-35页
  (一) 深化教育模式及结构改革第33-34页
   1. 尝试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第33-34页
   2. 深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第34页
   3. 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第34页
  (二) 加强高校就业服务第34-35页
   1.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第34-35页
   2. 加强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的提供与宣传第35页
 二、科学发展,逐步消解社会转型期矛盾第35-39页
  (一) 加快经济发展,消解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第36页
  (二) 统筹城乡发展,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第36-37页
  (三) 统筹区域发展,消解地区结构矛盾第37页
  (四) 推进制度革新,逐步消解制度性矛盾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薪酬管理问题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下一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