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9页 |
二、 强调与焦点的异同 | 第9-10页 |
第二节 强调表达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现代汉语强调表达的本体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二、 现代汉语强调表达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设想 | 第15-16页 |
第五节 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强调表达的多角度研究 | 第17-46页 |
第一节 现代汉语中的强调表达方式 | 第17-38页 |
一、 语音强调 | 第17-18页 |
二、 标记词强调 | 第18-31页 |
三、 句法强调 | 第31-36页 |
四、 修辞强调 | 第36-38页 |
五、 篇章强调 | 第38页 |
第二节 强调表达的使用情况 | 第38-41页 |
一、 强调表达的合用情况 | 第38-39页 |
二、 强调表达的省略情况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强调表达的句类分布 | 第41-45页 |
一、 陈述句中的强调 | 第41页 |
二、 疑问句中的强调 | 第41-43页 |
三、 祈使句中的强调 | 第43-44页 |
四、 感叹句中的强调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章 强调表达的理论基础及类型学意义 | 第46-58页 |
第一节 强调表达的理论基础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强调表达的类型学意义 | 第49-57页 |
一、 语音强调手段 | 第50页 |
二、 词汇强调手段 | 第50-53页 |
三、 句法强调手段 | 第53-55页 |
四、 修辞强调手段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强调表达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58-80页 |
第一节 强调表达偏误分析的相关问题说明 | 第58-60页 |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强调表达的范围 | 第58-59页 |
二、 偏误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59页 |
三、 关于问卷调查的说明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60-61页 |
一、 中介语理论 | 第60-61页 |
二、 偏误分析理论 | 第61页 |
第三节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强调表达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61-73页 |
一、 概说 | 第61-62页 |
二、 留学生习得汉语强调表达偏误的分析 | 第62-69页 |
三、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69-73页 |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 第73-79页 |
一、 加强现代汉语强调表达的本体研究、汉外对比研究 | 第73页 |
二、 教学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 第73-77页 |
三、 改进教材和工具书的释义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