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对传统脾胃学说的认识及研究第12-22页
 1. 脾胃学说的形成及历代研究第12-15页
   ·脾胃学说的渊源及形成第12-14页
   ·脾胃学说的历代研究第14-15页
 2. 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脾胃的生理功能第15-16页
     ·脾主运化第15页
     ·脾主升清第15-16页
     ·脾主统血第16页
   ·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第16-17页
     ·脾胃和肝的关系第16页
     ·脾胃和肺的关系第16页
     ·脾胃和心脏的关系第16-17页
     ·脾胃与肾脏的关系第17页
   ·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及基本治法第17-18页
     ·脾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第17页
     ·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治法第17-18页
 3. 《脾胃论》的主旨与贡献第18-19页
 4. 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第19-22页
   ·脾胃功能的研究第19页
     ·脾主运化方面第19页
     ·脾为之卫方面第19页
   ·脾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第19-20页
     ·脾虚证与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第19页
     ·脾虚证与与胰腺功能的关系第19-20页
     ·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第20页
     ·脾虚证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第20页
     ·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0页
   ·脾胃湿热证的本质研究第20-22页
     ·脾胃湿热证与炎症第20-21页
     ·脾胃湿热与幽门螺杆菌(HP)第21页
     ·脾胃湿热证与免疫及细胞内能量代谢第21-22页
第二部分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探讨第22-42页
 1.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及渊源第22-23页
   ·张海峰教授学术思想简介第22页
   ·张小萍教授简介第22-23页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形成思路第23页
 2.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3-40页
   ·升降有度是脾胃气化功能的根本体现第24-30页
     ·“脾宜升则健”是脾胃气化的关键第25-27页
     ·“胃宜降则和”是脾胃气化的基础第27-29页
     ·脾胃升降的辩证关系第29页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第29-30页
   ·纳化相因是脾胃气化功能的基本条件第30-33页
     ·胃纳是脾化的前提,脾化是胃纳的基础第30-31页
     ·调整脾胃的纳化关系是临床的重要环节第31页
     ·纳、运、化的辨证关系和临床意义第31页
     ·纳化失常的用药法度第31-32页
     ·纳化失常的病理及治疗第32-33页
   ·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功能的物质基础第33-36页
     ·燥湿相宜是脾胃气化的有利环境第33-34页
     ·燥与湿的辨证关系和临床意义第34页
     ·燥湿失宜的用药法度第34-35页
     ·燥湿失宜的病理及治疗第35-36页
   ·出入有序是脾胃气化功能的重要体现第36-40页
     ·卫外营内是脾胃气化的重要功能第36-37页
     ·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和内伤疾病相统一的枢纽第37-39页
     ·出入失常的用药法度第39页
     ·出入失常的病理及治疗第39-40页
 3.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特色及创新第40-42页
第三部分 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研究第42-69页
 1. 脾胃气化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第42-51页
   ·脾胃病注重脾胃气机的调达第42-43页
   ·脾胃气化与其他脏腑疾病的治疗第43-49页
     ·脾胃气化与肝病第44-45页
     ·脾胃气化与心脏病第45页
     ·脾胃气化与肾病第45-48页
     ·脾胃气化与肺系病第48-49页
   ·外感疾病须健脾第49-50页
   ·治未病首重脾胃第50页
   ·疑难、急重病症重胃气第50-51页
 2.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探讨第51-69页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规律第51-58页
     ·慢性胃炎第5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第51-53页
     ·消化性溃疡第53-54页
     ·溃疡性结肠炎第54-55页
     ·返流性食道炎第55-58页
     ·其他疾病第58页
   ·张小萍教授药对撷英第58-61页
   ·张小萍教授临床用药特点第61-63页
     ·调节气机,复其升降第61-62页
     ·纳化并举,通补兼施第62页
     ·燥湿相宜,阴阳并调第62页
     ·重视出入,善用五行第62-63页
     ·辨病辨证,中西结合第63页
   ·张小萍教授典型医案举例第63-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文献综述第72-84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新闻翻译实践探析--以《华尔街日报》翻译为例
下一篇:汉英口译中词汇意义损失现象浅析--以温家宝总理2011年两会后答中外记者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