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一、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与法规范状况第10-16页
 (一) 公众与公众参与的基本界定第10-11页
  1. 公众的概念第10页
  2. 公众参与的解析第10-11页
 (二) 环保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第11-13页
  1. 环境的公共财产理论第11-12页
  2. 环境的公共信托理论第12页
  3. 民主理论第12-13页
  4. 公民的环境权理论第13页
 (三) 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法规范状况第13-16页
二、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方式第16-26页
 (一) 个体化参与方式---个人“斗争”第16-17页
 (二) 组织参与方式---怒江“争坝”与厦门PX 项目第17-19页
 (三) 利益代表参与方式---圆桌会议第19-21页
 (四) 我国公众环保参与实践的反思第21-26页
  1. 我国公众参与方式的比较与反思第21-24页
  2. 我国环保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三、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程序第26-45页
 (一) 公众参与程序的意义第26-27页
 (二) 环保参与方式与程序的契合第27-29页
  1. 组织参与方式:法定程序与非法定程序的运用第27-28页
  2. 利益代表方式:法定程序的控制第28页
  3. 个体参与方式:非法定程序的运用第28-29页
 (三) 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域外比较—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中心第29-34页
  1. 公众参与的对象第29-31页
  2. 公众参与的阶段与范围第31-33页
  3. 公众参与者的选择第33页
  4. 参与的组织方式第33-34页
 (四) 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缺陷第34-36页
 (五) 我国民众参与制度的完善—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中心第36-45页
  1. 公众参与的对象第36-37页
  2. 公众参与的阶段与范围第37-38页
  3. 公众参与者的选择第38-39页
  4. 参与环评的组织形式第39-43页
  5. 对公众参与的回应第43-45页
四、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第45-53页
 (一) 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前提第45-50页
  1. 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第45页
  2. 欧盟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45-47页
  3.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47-49页
  4.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第49-50页
 (二) 司法保障制度第50-53页
  1. 参与程序的司法审查第50-51页
  2. 公民诉讼的建立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后记第58-59页
详细摘要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行政协助过程规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