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
引言 | 第1-10页 |
第1章 《系传》阐释字义的内容 | 第10-36页 |
·阐释本义 | 第10-21页 |
·释名词的本义 | 第10-14页 |
·说明事物的区别特征 | 第10-11页 |
·说明事物的形状 | 第11页 |
·说明事物(或活动)的用途或功能 | 第11-12页 |
·标明事物的种类 | 第12-13页 |
·说明事物的成因或制作 | 第13-14页 |
·释相关的事物 | 第14页 |
·释动词的本义 | 第14-17页 |
·指出行为、动作的特点 | 第14-15页 |
·叙述行为、动作的方式 | 第15页 |
·说明动作的对象 | 第15-16页 |
·指出相关的行为、动作或名物 | 第16-17页 |
·描述动作的姿势 | 第17页 |
·释形容词的本义 | 第17-19页 |
·关于象声词的再阐释 | 第19页 |
·关于虚词的再阐释 | 第19-21页 |
·说明引申义 | 第21-30页 |
·说明假借义 | 第30-31页 |
·兼举别义 | 第31-33页 |
·其他方面 | 第33-36页 |
·辨析字义 | 第33-34页 |
·质疑或纠正许说 | 第34-35页 |
·释遗补阙 | 第35-36页 |
第2章 《系传》释义的方法 | 第36-50页 |
·因形索义 | 第36-38页 |
·因声求义 | 第38-40页 |
·引古书证古义 | 第40-45页 |
·引古书证古义 | 第41-42页 |
·引古书求古义 | 第42-43页 |
·引古书释古义 | 第43-45页 |
·以许训解古书 | 第45-46页 |
·以今语、俗语释古义 | 第46-48页 |
·集中释义 | 第48-50页 |
第3章 《系传》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7页 |
·释义牵强,说解错误 | 第50-51页 |
·重会意轻形声 | 第51-53页 |
·引书繁多,引文不检 | 第53-55页 |
·行文简单,影响释义效果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