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引言 | 第12页 |
·布氏杆菌病概况 | 第12页 |
·布氏杆菌病原学特征 | 第12-13页 |
·布氏杆菌形态学 | 第12-13页 |
·布氏杆菌分类 | 第13页 |
·布氏杆菌胞内生存机制 | 第13-15页 |
·布氏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 | 第13-14页 |
·布氏杆菌的胞内运输 | 第14-15页 |
·布氏杆菌的胞内复制 | 第15页 |
·布氏杆菌致病机制 | 第15-17页 |
·脂多糖/O-多聚糖 | 第16页 |
·IV 型分泌系统 | 第16页 |
·BvrR-bvrS 基因调控系统 | 第16页 |
·其它毒力相关因子 | 第16-17页 |
·布氏杆菌基因组学 | 第17-18页 |
·布氏杆菌基因组特征 | 第17页 |
·布氏杆菌比较基因组学 | 第17-18页 |
·布氏杆菌蛋白组学 | 第18-20页 |
·早期布氏杆菌蛋白研究 | 第18页 |
·布氏杆菌2-DE 蛋白组学研究 | 第18-19页 |
·布氏杆菌比较蛋白组学研究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疫苗株M5-90 及其强毒亲本株M28 比较基因组和比较蛋白组分析 | 第21-38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菌株 | 第22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细菌基因组提取 | 第23页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23页 |
·基因预测和注释 | 第23页 |
·基因组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23-24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分析 | 第24页 |
·插入缺失序列(Indels)分析 | 第24-25页 |
·布氏杆菌蛋白组学分析 | 第2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 | 第2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5-36页 |
·B. melitensis M5-90 和M28 基因组特征 | 第25-28页 |
·全基因组比对 | 第28-29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 | 第29-31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31页 |
·毒力候选基因筛选 | 第31-32页 |
·毒力候选基因(OCDs)分析 | 第32-33页 |
·M28 和M5-90 2D-DIGE 分析 | 第33-35页 |
·qPCR 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马耳他布氏杆菌疫苗株M5-90 致弱相关基因耐热延伸因子EF-TU 研究 | 第38-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自杀质粒同源臂tuf 基因外侧序列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 | 第40页 |
·含有外源基因自杀质粒pSP-tuf-k 的构建 | 第40页 |
·突变株构建、筛选及卡那霉素基因表达稳定性的检测 | 第40-41页 |
·突变菌株生化特性及生长曲线测定 | 第41页 |
·EF-Tu 克隆表达 | 第41-42页 |
·EF-Tu 免疫小鼠免疫保护实验 | 第42页 |
·小鼠体内感染实验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7页 |
·pSP-tuf-k 转移载体构建及鉴定 | 第42-43页 |
·重组蛋白EF-Tu 克隆纯化 | 第43页 |
·EF-Tu 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 第43-44页 |
·重组蛋白tuf-iELISA 检测 | 第44页 |
·突变菌株抗性筛选及PCR 鉴定 | 第44-45页 |
·突变株生物学特性 | 第45-46页 |
·突变菌株小鼠体内毒力的测定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感染M28 和M5-90 鼠巨噬细胞转录组DGE 分析 | 第49-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材料 | 第50页 |
·实验动物及相关设施 | 第5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原代鼠腹膜巨噬细胞培养 | 第51页 |
·巨噬细胞感染和总RNA 提取 | 第51页 |
·数字表达谱(DGE)分析 | 第51-52页 |
·DEGs 筛选 | 第52页 |
·DEGs 聚类分析 | 第52页 |
·DEGs GO 功能富集分析 | 第52-53页 |
·DEGs Pathway 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53页 |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第53-54页 |
·巨噬细胞2-D DIGE 分析 | 第54-55页 |
·qPCR 分析 | 第55页 |
·结果 | 第55-64页 |
·DGE 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基因表达注释 | 第56页 |
·DEGs 筛选 | 第56-58页 |
·DEGs Pathway 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58-59页 |
·DEGs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第59-61页 |
·巨噬细胞蛋白组学分析 | 第61-62页 |
·qPCR 分析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6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