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涵义 | 第9-12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定义 | 第9-10页 |
二、我国理论界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主要观点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2-13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 | 第12页 |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行政诉权 | 第12页 |
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起诉条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功能 | 第13-15页 |
一、人权保障功能 | 第13页 |
二、平衡功能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历史发展及立法现状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历史发展 | 第15-17页 |
一、"无标准"时期 | 第15页 |
二、"法律规定标准"时期 | 第15-16页 |
三、"合法权益标准"时期 | 第16页 |
四、"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时期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一、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立法 | 第17页 |
二、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中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三、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需具备的条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较窄且规定方式不合理 | 第20-21页 |
三、没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行政公益诉讼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及其对完善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国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第22-27页 |
一、英国 | 第22-23页 |
二、美国 | 第23-24页 |
三、法国 | 第24-25页 |
四、德国 | 第25-26页 |
五、日本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国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对完善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7-30页 |
一、逐步放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 | 第27-28页 |
二、行政诉讼的价值由维护行政权力向保障公民权利转变 | 第28-29页 |
三、行政判例在原告资格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思考 | 第30-41页 |
第一节 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减少法律上对行政行为的限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承继原告资格制度 | 第32-35页 |
第四节 加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案例指导制度 | 第35-37页 |
第五节 建立健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37-41页 |
一、确立公民个人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38页 |
二、确立社会团体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38-39页 |
三、确立检察机关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